时间: 2025-05-03 23:5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56:48
古歌留别季沧苇先生 其三
作者: 陈维崧
昨冬堂堂岁欲徂,
玉枪雪片椽烛粗。
春蚕食纸响不歇,
倡予和女歌乌乌。
讵知一别即相见,
陶陶孟夏重欢呼。
鸾飘凤泊辞乡国,
索米不成饥亦得。
去年冬天,时光匆匆即将过去,
就像玉枪般的雪花纷飞,烛火摇曳。
春蚕不停地啃食纸张,发出声音,
我和歌女一起唱着那忧伤的歌。
谁曾想到这次离别很快又相见,
快乐地迎接孟夏的重聚欢呼。
像鸾凤一样飘荡,告别故乡,
即使米粒不成,饥饿也能忍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45-1700),字紫华,号东皋,清代诗人、词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丰富的作品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与季沧苇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冬春交替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季沧苇之间的深厚情谊。在“昨冬堂堂岁欲徂”中,诗人以冬天的景象引入,传达出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伤感。接着以“春蚕食纸响不歇”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春蚕的啃食声象征着生命的延续,暗示着诗人对创作的渴望。
“倡予和女歌乌乌”则展现了诗人与歌女共同歌唱的欢乐场景,融入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后两句“鸾飘凤泊辞乡国,索米不成饥亦得”,在表达离别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使面临饥饿,仍愿意追求更高的理想与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友谊、季节变化和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清代诗人的艺术风格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深刻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待,传达了人在离别中对时间、生命和理想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春蚕食纸响不歇”表达了什么主题?
A) 离别的悲伤
B) 生命的延续与创作的渴望
C) 对友谊的怀念
“鸾飘凤泊”指的是什么?
A) 高洁的品德
B) 离别故乡
C) 追逐理想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期待与欢喜
C) 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送友人》与《古歌留别季沧苇先生 其三》均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前者更多表现出对友人的不舍,而后者则更侧重于重聚的期待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推荐书目: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