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3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34:29
十二月二十日作
家国衰千古,星霜忽一周。
黄沙漫故道,白骨委荒丘。
许远死何晚,李陵生自羞。
南来冠不改,吾且任吾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感慨,历史的无情似乎在瞬息之间就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黄沙覆盖了曾经的道路,白骨散落在荒凉的丘陵上。许远的死去为何如此迟钝,李陵的生存却让人感到羞愧。南方的冠帽依旧不变,我宁愿在囚禁中任由岁月流逝。
作者介绍:文天祥,字宋瑞,号履道,南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抵抗元朝入侵中表现出色,最终被俘而殉国,留下了大量爱国诗篇,风格豪放激昂,情感深沉。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末年,国家动荡不安,诗人身处囚禁中,回顾历史,感慨家国的衰败,以及个人的无奈与羞愧。
《十二月二十日作》是文天祥在动乱时期创作的一首诗。全诗以感叹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切关注与思考。开头两句“家国衰千古,星霜忽一周”通过对时间和历史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无奈与惋惜。而“黄沙漫故道,白骨委荒丘”则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战乱给国家带来的惨痛后果,黄沙和白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悲惨的画面,象征着国家的破败与人民的苦难。
接下来的“许远死何晚,李陵生自羞”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许远的死让诗人感到痛心,而李陵的生存则让他感到羞愧,自我反思引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这种对个人与历史命运的探讨,使得整首诗更具厚度,观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心中那份无助与悲愤。
最后一句“南来冠不改,吾且任吾囚”则表明了诗人即便身陷囹圄,仍然不改其志,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坚持。这种矛盾的情感,既是对国家的热爱,也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赋予了这首诗强烈的情感张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家国的衰败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与对忠诚的渴望,展现了在动荡时代个人命运的悲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