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7:41
尚恐公污我,何妨史失名。深衣与短制,同召不同行。
我尚且担心您会污蔑我,何况史书中也可能遗漏我的名字。即使穿着深衣与短制的服装同被召唤,也不会同行而去。
“深衣”与“短制”在古代服饰中代表了不同身份的象征,通常与士人和普通百姓的区分有关。诗中提到的“史失名”则反映了历史记载的局限性,许多人的贡献往往被遗忘。
刘克庄(1187-1269年),字梦阮,号石庵,南宋时期的诗人、书法家,以豪放、清新的诗风著称。他在政治上曾任职于朝廷,但因朝政腐败而辞官,晚年隐居,致力于文学创作。
《杂咏一百首》是刘克庄的一部重要诗集,反映了他对社会、历史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本诗写于他对个人名声与历史记载的无奈之感,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身处境的思索。
这首诗通过对比“深衣”与“短制”,展现了诗人对身份的反思以及对社会地位的无奈。诗中流露出一种对历史名声的忧虑,表现出一种隐士的孤独感与无奈。刘克庄在这里不仅关注个人的荣辱得失,还隐含了对历史的思考,认为即使有才华的人也可能被历史遗忘。诗的结构简练,情感真挚,运用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诗中“尚恐公污我”的自谦与“史失名”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名声的淡然与对过往的无奈。整首诗透露出一种对清白的坚持和对历史的深思,适合读者在静思中反复品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名声的忧虑以及对历史记载的不满,表现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关系的反思。诗人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思,体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复杂理解。
刘克庄的“深衣”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史失名”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