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子规

《子规》

时间: 2025-05-03 23:47:11

诗句

铜梁路远草青青,此恨那堪枕上听。

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叠沧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47:11

诗词名称: 子规

作者: 罗隐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铜梁路远草青青,此恨那堪枕上听。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叠沧溟。

白话文翻译:

铜梁的路途遥远,草木生长得青翠欲滴,这样的恨意在枕边倾听,实在难以忍受。虽然一种冤屈尚可得到报复,但不如衔着石头沉入深海。

注释:

  • 铜梁: 指的是铜梁山,地名,象征着遥远的地方。
  • 此恨: 此处的“恨”指的是心中的悲伤和怨恨。
  • 枕上听: 在枕边听到的声音,暗示着心情的烦乱与不安。
  • 有冤: 有冤屈,指的是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 衔石叠沧溟: 比喻用石头沉入海底,表达了对痛苦的逃避和绝望。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衔石叠沧溟”的意象可以联想到古代对死亡的隐喻,以及对逃避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罗隐,字惟白,唐代诗人,以诗词见长,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及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个人遭遇挫折时,表达了对远方未竟的追求和内心深处的悲恨,反映出唐代士人的苦闷与无奈。

诗歌鉴赏:

《子规》通过对距离、自然景象和心情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助。开篇以“铜梁路远草青青”展现出一种美好的自然景象,然而这美好却掩盖不了诗人心中的恨意。这种矛盾的情感在“此恨那堪枕上听”中得到进一步体现,恨意在耳边萦绕,让诗人难以入眠。接下来的“有冤犹可报”则揭示了诗人心中尚存的希望,然而“衔石叠沧溟”的意象却又将这种希望化为绝望,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反映出唐代士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情。诗人虽身处自然之美,却难以摆脱内心的阴霾,体现出一种深刻的悲剧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铜梁路远草青青: 描述了遥远的旅途,草色青翠,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2. 此恨那堪枕上听: 表达了对心中恨意的无奈,夜深人静时更显得难以承受。
  3. 一种有冤犹可报: 指心中的冤屈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得到解决,带有一丝希望。
  4. 不如衔石叠沧溟: 最终的选择是沉默与逃避,象征着绝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衔石叠沧溟”通过沉石的比喻表达对痛苦的逃避。
  • 对仗: 诗中前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内心痛苦的深刻反思,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铜梁: 远方的象征,代表着追求与希望。
  • 草青青: 生命的象征,反映出美好与生机。
  • 枕上: 代表内心的思绪与情感的纠结。
  • 衔石: 表达对痛苦的逃避与绝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铜梁”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远方的山
    • B. 城市
    • C. 小溪
    • D. 田野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草青青”象征着____

  3. 判断题: 此诗表达了对生活的希望与积极态度。 (对/错)

答案:

  1. A
  2. 生机与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罗隐的《子规》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均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然而罗隐更强调内心的痛苦与孤独,而李白则在感怀中体现出壮志未酬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古宫词十首 晚意 采荔二绝 宿山中十首 杂咏一百首·列子 哭日老二首 即事十首 杂咏一百首·澄公 挽汪守宗博二首 纵笔六言七首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王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漠置 神清气茂 洋开头的成语 知疼着痒 包含苦的词语有哪些 金字旁的字 嚣浮轻巧 含垢匿瑕 包含雌的词语有哪些 丘蚓 丕承 包含垧的词语有哪些 魚字旁的字 光阴虚过 轻视傲物 鹤处鸡群 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