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3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31:54
《茅斋》
作者:罗隐〔唐代〕
从事不从事,养生非养生。
职为尸禄本,官是受恩名。
时态已相失,岁华徒自惊。
西斋一卮酒,衰老与谁倾。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官场的思考。他在追问人生的意义,是否应该追求功名利禄,还是更应该注重养生。诗中提到“职为尸禄本”,意思是说职务只是为了获得名利。而“官是受恩名”则表明官职只是名义上的恩赐。随着时间的流逝,作者感到岁月的无情,“时态已相失”,感叹年华虚度。最后,诗人独自一人在茅斋中喝酒,感叹衰老,这种孤独和无奈让他不禁思索:衰老之际,究竟与谁倾诉呢?
罗隐,字景纯,号绛云,唐代诗人,生于仕宦家庭。其诗风多变,既有田园风光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罗隐的诗歌常常反映他对个人命运和社会变迁的感慨。
《茅斋》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变迁和政治动荡的时期。诗人身处官场,对名利的追逐感到厌倦,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茅斋》是罗隐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对世俗功名的无奈与对个人生命的思考。全诗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官场生活的质疑,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诗的开头“从事不从事,养生非养生”给人以思考的空间,仿佛在问:我们是否应该继续追逐那些名利,还是应该把重心放在自身的生活和健康上呢?接着,诗人进一步揭示了职务和官名的虚幻,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生命的感慨。
在时间的流逝中,诗人感受到自己与世界渐行渐远,岁月的无情令他感到惊讶与无奈。最后一联“西斋一卮酒,衰老与谁倾”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独饮的孤独与衰老的无奈,让人深思生命的孤独与短暂。整首诗风格简约却意蕴深远,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整首诗探讨了功名与生活的关系,强调对个人生命的反思和追求自我价值的重要性,表现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衰老的无奈。
诗中“从事不从事”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工作的热爱
B. 对工作的反思
C. 对养生的追求
D. 对官职的追求
“西斋一卮酒”中的“酒”象征着什么?
A. 欢乐
B. 孤独与思索
C. 友谊
D. 财富
诗人对岁月的态度是?
A. 愉悦
B. 无奈与惋惜
C. 忽视
D. 期待
比较罗隐的《茅斋》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李白强调享乐与及时行乐,而罗隐则是对官场与生活的反思,表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