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2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26:06
拟州学横翠轩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太华带雪千丈寒,砥柱中流万夫愕。
未教耸翠入青苍,故对书窗且横著。
平铺秀气一里许,不露云尖与山脚。
何人半破好东绢,画出潇湘秋色薄。
太华山上积雪千丈,寒气逼人,像一根砥柱般屹立在中流,让人感到震惊。
未曾让那翠绿的山峰高耸入青天,故而在书窗前静静欣赏。
平坦的秀气展现出一里多的距离,却看不到那云尖与山脚。
是谁将那好东绢轻轻撕开,描绘出潇湘那薄薄的秋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山水诗盛行之时,诗人常常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哲思。诗中展现的景色和情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与思考。
《拟州学横翠轩》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诗的开篇以“太华带雪千丈寒”引入,展现出太华山的巍峨与寒冷,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接着“砥柱中流万夫愕”则加强了山的威严,仿佛在告诉人们自然的力量让人敬畏。
诗人在此山前静坐,未曾让高峰的翠绿插入青天,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沉思。接下来的描写“平铺秀气一里许,不露云尖与山脚”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呈现出一种广袤的景象,给人以宽广的想象空间。
最后两句“何人半破好东绢,画出潇湘秋色薄”则将自然景色与人文艺术结合,表达了对艺术的追求与对自然的赞美。诗中使用的比喻和意象,让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使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壮丽山河的赞美,又有对人类艺术创造的敬仰,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热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自然的雄伟与人文艺术的结合,借山水之美反映诗人的内心感受,同时也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文艺术的追求,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诗词测试:
太华山的特点是什么?
A. 暖和
B. 高耸与寒冷
C. 低矮
诗中提到的“书窗”象征什么?
A. 读书与思考的空间
B. 画画的地方
C. 窗外的山景
潇湘代表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伤与相思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这份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拟州学横翠轩》的美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