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4:15
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
作者: 李商隐
九县怀雄武,三灵仰睿文。
周王传叔父,汉后重神君。
玉律朝惊露,金茎夜切云。
笳箫凄欲断,无复咏横汾。
玉塞惊宵柝,金桥罢举烽。
始巢阿阁凤,旋驾鼎湖龙。
门咽通神鼓,楼凝警夜钟。
小臣观吉从,犹误欲东封。
莫验昭华琯,虚传甲帐神。
海迷求药使,雪隔献桃人。
桂寝青云断,松扉白露新。
万方同象鸟,举恸满秋尘。
这首挽歌表达了对昭肃皇帝的深切怀念与哀悼。诗中描绘了各地人民对皇帝雄武之才的怀念以及对其文采的仰慕。诗人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现出对先王的追思与敬仰。诗句中提到的乐器声和夜晚的钟声,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显示出国家失去明君后的悲哀与无奈。最后,诗人以“万方同象鸟”结束,象征着各地人民共同哀悼,情感凝聚在一处。
作者介绍: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蕴秀,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写情诗、咏史诗,作品多表现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之时。昭肃皇帝的去世引发了人民的深切哀悼,李商隐以诗歌表达对皇帝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悲哀与无奈。
李商隐的《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刻反思历史与现实的挽歌。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仗的形式,音韵和谐,富有音乐感。诗中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描绘了一个失去明君后的国家,人民的哀痛与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涌现。开篇“九县怀雄武,三灵仰睿文”,表达了人民对皇帝的怀念与敬仰,展现了国家的分裂与失落。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玉律”、“金茎”、“笳箫”等,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在“玉塞惊宵柝,金桥罢举烽”中,夜晚的警钟与烽火的罢免,象征着国家安全的缺失与动荡不安。而“桂寝青云断,松扉白露新”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直触人心,展现了诗人在历史变迁中对国家、对统治者的深刻思考与对人民命运的关怀。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邃的思想内涵,使这首挽歌不仅成为对皇帝的悼念,更是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忧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昭肃皇帝的悼念,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人民共同哀痛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县怀雄武”主要表达了什么?
“笳箫凄欲断”中“欲断”表示什么情感?
诗歌最后一句“举恸满秋尘”中“秋尘”暗示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商隐的挽歌相比,杜甫的《哀江头》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人事的无奈,但杜甫的笔调更为直白,情感更为直率。李商隐则倾向于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典故,表现出深层的情感与思考。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李商隐的诗歌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