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0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02:17
丛林真百丈,法嗣有横枝。
玉版横枝,竹笋也。
不怕石头路,来参玉版师。
聊凭柏树子,与问箨龙儿。
瓦砾犹能说,此君那不知。
在这片丛林中有一百丈高的树木,法师的传人们在树上搭建了横枝。
那横枝就像玉石一样光滑,竹笋也从中生长出来。
不怕走那石头铺成的道路,来参拜玉版师傅。
我随便靠着柏树问候箨龙儿。
即使是瓦砾也能开口说话,这位君子你怎能不明白呢?
诗中提到的“玉版师”可能指代某位高僧或者是象征着佛教中的智慧与真理。而“箨龙儿”则可以看作是对某种自然现象或生命的亲切称呼,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瓦砾的提及则暗示着即使是生活中的微小部分,也有其独特的存在意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以其博学多才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而著称。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等多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尤其以诗歌作品最为人所称道。
此诗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正值其人生经历起伏、仕途坎坷之时。诗中表达了他对禅宗哲学的理解,以及对自然和生活中细微事物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思考。开篇的“丛林真百丈”描绘了一幅雄伟的自然图景,暗示着禅宗深邃的哲理和修行的艰辛。接着,诗人通过“玉版”和“竹笋”的比喻,揭示出修行中所需的智慧和新生的希望。特别是“不怕石头路,来参玉版师”,表现了他在追寻真理过程中的坚定信念。最后,诗人以“瓦砾犹能说”作结,强调即便是微小的事物也隐藏着深刻的道理,这种思想体现了苏轼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和对平凡事物的尊重。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出作者的深厚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探讨了修行与生活的关系,表达了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勇敢面对困难和保持对微小事物的尊重的重要性。诗中体现出一种禅意,强调了观察与思考,揭示了生命的深刻内涵。
“丛林真百丈”中“百丈”指的是什么?
“不怕石头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瓦砾犹能说”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