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7:36
梦觉还惊屧响廊,
故人来炷影前香。
鬓须白尽成何事,一帖空存老遂良。
梦中惊醒,耳边响起轻微的声响,原来是脚步声在回响的走廊里。老朋友来了,在香火缭绕的影前,点燃了香烛。如今两鬓已白,人生究竟为何?只剩一纸空文,记录着老年的我。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作。苏轼在历史上以其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而著称。
这首诗作于元佑六年(1091年),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因政治原因被召回。此时他已年过半百,感慨人生的短暂与友谊的珍贵,因此在诗中流露出浓厚的怀旧情绪。
这首诗通过描绘梦境中的惊醒场景,表现了诗人对故人来访的感慨与思念。首句“梦觉还惊屧响廊”以梦境引入,体现出一种虚幻与现实交织的感觉,表明诗人在梦中经历的震撼与惊喜。走廊的声响让他从梦中醒来,仿佛回到了现实中。接下来的“故人来炷影前香”则是通过老友的到来,突显了友谊的温暖与久别重逢的欣喜,香火的缭绕也暗示着对往昔的追忆。
在后两句中,诗人自问“鬓须白尽成何事”,感叹年华已逝,白发苍苍的自己仍在思索生命的意义。最后一句“一帖空存老遂良”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凄凉,尽管仍有往昔的交往记录,但岁月无情,留下的只是空荡荡的回忆。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思考,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谊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反思,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故人的深切思念,折射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诗中“屧响”指的是什么?
“故人来炷影前香”中的“影”指的是什么?
诗人感叹“鬓须白尽”表示什么?
《静夜思》与本诗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思念,但《静夜思》的情感更为直接、简洁,而《元佑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於东堂》则更为细腻,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来彰显情感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