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4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45:43
高才本出朝廷右,
能事空推德业馀。
每见便闻曹植句,
至今传宝魏华书。
济南名士新凋丧,
剑外生祠已洁除。
欲寄西风两行泪,
依然乔木郑公庐。
这位高才本是在朝廷担任要职,
他的才能与德行却无人能比。
每次想到他,我便想起曹植的诗句,
至今流传的都是魏华的书信。
济南的名士刚刚去世,
剑外的祠堂也已经清理干净。
我想借着西风寄去两行泪水,
仍然在郑公的庐前感怀。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苏轼的作品常以人生态度和情感表达见长,风格多样,融诗、词、文于一体。
《张文裕挽词》是苏轼为已故友人张文裕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张文裕的哀悼与怀念。张文裕是苏轼生前的好友,去世之际,苏轼感慨万千,特作此诗以示哀悼与敬意。
《张文裕挽词》通过对张文裕的才华与德行的赞美,深切表达了苏轼对朋友的怀念。诗的开头提到张文裕的高才和出众的气质,反映出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与成就。接着,诗人引用了曹植的句子,表明张文裕的文学修养,显示了他在文坛的影响力。济南名士的凋亡,不仅仅是个人的逝去,更象征着一段时代的结束。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的最后两句尤其动人。诗人欲寄西风的两行泪水,既是对友人的哀悼,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乔木下的郑公庐,是对故人的怀念之地,充满了对美好往昔的追忆。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调,展现了苏轼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围绕对友人的怀念与哀悼,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友谊的珍惜,充分展现了苏轼深情的个性与对文学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高才”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西风”主要象征什么?
“济南名士新凋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比较苏轼的《张文裕挽词》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体现了对友人的关怀与对国家、人生的感慨,但苏轼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在社会背景下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