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2:3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2:37:35
福州即景
作者: 徐经孙 〔宋代〕
一别居诸岁月增,遥闻此景画难能。
潮田种稻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百枝灯。
常年六月东山里,地涌寒泉漱齿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福州的感慨。诗人自离开故乡已多年,听说这景色如画,实在难以描绘。潮田里种稻,再一次丰收,乡间道路上遇见的人,有一半是和尚。城中有三座山,千座寺庙,夜里七座塔上百枝灯光闪烁。常年六月在东山之中,地面冒出寒泉,清澈如冰水般凉爽。
作者介绍:徐经孙,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其清新明丽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体现出浓厚的地方色彩。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对福州的回忆与思考之际,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故乡美丽自然景观和文化氛围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福州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展现了作者既有的乡愁和对故乡的深情。开篇便提到“离别”与“岁月”,从个人情感出发,引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潮田种稻重收谷”描绘了丰收的景象,显示了福州的富饶。而“道路逢人半是僧”则生动地表现出当地的宗教文化氛围,寺庙众多,和尚常见,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
接下来的“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百枝灯”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宁静。夜晚的灯火通明与白天的稻田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而“常年六月东山里,地涌寒泉漱齿冰”则用清凉的泉水作为结尾,象征着福州的自然清新,给人以清爽的感觉,也反映出生活的安逸和舒适。
总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极具地方特色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以个人的情感为出发点,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福州人文环境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潮田”指的是?
A. 干旱的田地
B. 潮汐影响的田地
C. 山地
答案:B
诗中“道路逢人半是僧”表明了什么?
A. 乡间的人都在耕作
B. 当地宗教氛围浓厚
C. 人口稀少
答案:B
诗的最后一句“地涌寒泉漱齿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寒冷的感觉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故乡的怀念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徐经孙的《福州即景》与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但徐诗更侧重于地方特色与个人情感,而杜诗则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忧愁。在风格上,徐诗清新明丽,而杜诗则显得沉重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