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0:31
花帽笼头几岁儿,
女儿学着内人衣。
灯前月下无归路,
不列天明亦不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女孩在灯下的情景。她戴着花帽,年纪尚小,正学习穿着母亲的衣服。在灯光和月光下,似乎没有回家的路,即使天明了,也不想归去。
此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其表现出的节日气氛和家庭氛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在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中,灯笼和家庭团聚常常是重要的主题。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以词风婉约、清丽见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此诗写于宋代的节日庆典上,反映了当时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儿童的纯真。诗中描绘的灯前月下的场景,恰如其分地捕捉了节日的氛围。
姜夔的《观灯口号》以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小女孩在灯下的生活场景。诗的开头“花帽笼头几岁儿”,轻快地引出小女孩的形象,花帽象征着她的天真烂漫。接着“女儿学着内人衣”,通过细节展现了女孩对母亲的模仿和对家庭角色的向往,体现了儿童对成年世界的好奇与憧憬。
后两句“灯前月下无归路,不列天明亦不归”,则在温馨的氛围中转向一种淡淡的惆怅。尽管灯光和月光交汇,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但无归路的意象却暗示了对现实的逃避与不安。此处,姜夔巧妙地使用了对比,前半部分的童趣和后半部分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小女孩在灯下的情景,表达了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与对未来生活的迷茫。这种双重情感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既生动又富有哲理。
诗词测试:
诗中“小女孩的花帽”象征什么?
A. 成年人的责任
B. 童年的纯真
C. 社会的压力
诗中“无归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家庭的依恋
B. 迷失与惆怅
C. 对未来的憧憬
答案:
姜夔的《观灯口号》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描绘了夜晚的场景,前者侧重于儿童的天真和家庭的温暖,而后者则更强调女性的孤独与思念。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活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