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2:5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2:59:44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燕子和大雁都无心恋恋不舍,随云而去,飞向太湖的西边。
几座山峰显得清冷而苦涩,好似在商量着黄昏时的细雨。
在第四座桥边,想要与天一起停留。
如今身处何方呢?倚着栏杆怀念往昔。
残留的柳枝摇曳着,似乎在翩翩起舞。
这首词中没有特别显著的历史典故,但“凭阑怀古”常常用来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往昔的思索。
作者介绍: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典雅,情感细腻,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丁未冬季,背景可能与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姜夔个人的经历有关,表现出他对故土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姜夔的《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情感而引人入胜。词的开头通过“燕雁无心”引出自然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随意而又无情的流逝;而“太湖西畔随云去”则将视角拉向远方,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接下来的“数峰清苦”描绘山峰的孤寂,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苦楚。
“商略黄昏雨”则让人联想到黄昏时分的细雨,雨水打湿了大地,也打湿了诗人的心。接下来的“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与渴望,想要在此驻足,然而“今何许”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最后一句“残柳参差舞”则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柳树在风中摇曳的场景,似乎在诉说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姜夔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过往的怀念,情感真挚而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同时也传达了对历史与人事的思考,情感基调深沉而悠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物主要有哪些?
a) 燕子和大雁
b) 山峰
c) 太湖
d) 所有以上
“今何许”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望
b) 对现状的迷茫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自然的热爱
“残柳参差舞”中的“舞”意指什么?
a) 柳树的生机
b) 风的轻柔
c) 生命的脆弱
d) 所有以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北方的鸿雁悠然自在,从太湖西畔随着白云飘浮。几座孤峰萧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 我真想在第四桥边,跟随天随子一起隐居。可他如今在何处?我独倚栏杆缅怀千古,只见衰柳参差风中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