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3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39:20
一丛花 闰二月有寄
作者: 汪东 〔清代〕
和风春半展春时。
官栅柳垂丝。
千秋吴会风流盛,
想楼殿高与云齐。
烽火屡经,苏台鹿走,
斜月照荒陂。
无端幽恨聚双眉。
地僻到人稀。
黄庭倦写青鸾瘦,
露华渐小径苔滋。
佳约又乖,柔肠易断,
空撚碧桃枝。
春风和煦,春天已经过了一半。
官栅旁的柳树垂下了细丝。
千秋以来,吴会的风流气韵盛极一时,
想必那楼殿与云端齐高。
烽火连天,苏台的鹿群也已逃散,
斜月照耀着荒凉的水田。
无缘无故的幽怨,让我的眉头紧锁。
此地偏僻,来往之人稀少。
黄庭笔耕,写下的青鸾已显得瘦弱,
露水渐少,小径的青苔逐渐滋生。
约定又违,柔情易断,
空撚碧桃的枝头。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婉约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闰二月,春光正好,诗人借景抒怀,表达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旧约的惋惜。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开头几句描绘了春风和柳树,营造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然而,接下来的描写逐渐转向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和对当前孤独的感慨。诗中“烽火屡经”的意象,带来了历史沉重的痕迹,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便春光明媚,岁月也已流逝,战乱与离散让人无奈。后面提到的“无端幽恨聚双眉”,则直接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往昔的回忆,从而构建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冲突。整首诗情感深邃且富有层次,既有春日的美景,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往昔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春光明媚的外表下,潜藏着孤独和失落的情感,展现出一种复杂而深刻的人生哲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官栅”指的是什么?
A. 官府的围墙
B. 农田
C. 市场
“烽火屡经”意指:
A. 和平
B. 战乱
C. 节日
诗人对“佳约又乖”的感受是:
A. 高兴
B. 失落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