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8:45
碧山无意解银鱼。花底且携壶。
华颠又喜熊罴且,笑骐骥老反为驹。
文史渐抛,功名更懒,随处见真如。
高情敢并汉庭疏。长揖去田庐。
囊无上赐金堪散,也未妨山猎溪渔。
廉颇纵强,莫随年少,白马向黄榆。
在碧绿的山中,悠闲地看那银色的鱼儿。
在花下,随意地携带着酒壶。
面对华丽的场面,喜悦地与熊罴相伴,
却也笑着看到骐骥老了却又变成小马。
渐渐抛弃了文史,功名也懒得追求,
随处可见的是真实的自我。
高尚的情怀怎能与汉朝的疏远相比?
长揖而去,告别那田园居所。
囊中虽无丰厚的金钱可散,但也不妨碍我在山中狩猎和溪边垂钓。
廉颇即使再强,也不应随年轻人而行,
白马仍向着黄榆奔去。
晁补之,字声华,号潜溪,宋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倡导真情实感。
本诗作于晁补之的晚年,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寄情于自然,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洒脱心境。
《一丛花》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诗人在此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深刻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漠视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开头的“碧山无意解银鱼”便展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意境,诗人似乎置身于宁静的山水之间,心中无忧。接着,诗人提到“文史渐抛,功名更懒”,反映出他对传统文化的渐渐疏离,及对功名利禄的无所谓。这里,诗人以自然为伴,寻求内心的真实与宁静。
接下来的几个句子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年华的思考,“高情敢并汉庭疏”,诗人以汉代高洁的情操为比较,表达了自己对人情世故的厌倦与超脱。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深度,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孤独与高远。
最后几句则以“廉颇纵强,莫随年少”总结,强调了对年轻气盛的反思,提醒人们应保持内心的成熟与沉稳。全诗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晁补之高洁的情怀与不羁的灵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世俗的反思,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与独立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银鱼”象征什么?
“长揖去田庐”中的“田庐”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两首诗都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而晁补之则表现出一种沉稳与深思。两者在风格上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