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35:38
祇知楚越为天涯,不知肝胆非一家。
此身如线自萦绕,左旋右转随缫车。
误抛山林入朝市,平地咫尺千褒斜。
欲从稚川隐罗浮,先与灵运开永嘉。
首参虞舜款韶石,次谒六祖登南华。
仙山一见五色羽,雪树两摘南枝花。
赤鱼白蟹箸屡下,黄柑绿橘笾常加。
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支莫信闽人誇。
恣倾白蜜收五棱,细斸黄土栽三桠。
朱明洞裹得灵草,翩然放杖凌苍霞。
岂无轩车驾熟鹿,亦有鼓吹号寒蛙。
山人劝酒不用勺,石上自有樽罍洼。
径从此路朝玉阙,千里莫遣毫釐差。
故人日夜望我归,相迎欲到长风沙。
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
世间谁似老兄弟,笃爱不复相疵瑕。
相携行到水穷处,庶几一见留子嗟。
千年枸杞常夜吠,无数草棘工藏遮。
但令凡心一洗濯,神人仙药不我遐。
山中归来万想灭,岂复回顾双云鸦。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5:38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
作者:苏轼
祇知楚越为天涯,不知肝胆非一家。
此身如线自萦绕,左旋右转随缫车。
误抛山林入朝市,平地咫尺千褒斜。
欲从稚川隐罗浮,先与灵运开永嘉。
首参虞舜款韶石,次谒六祖登南华。
仙山一见五色羽,雪树两摘南枝花。
赤鱼白蟹箸屡下,黄柑绿橘笾常加。
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支莫信闽人誇。
恣倾白蜜收五棱,细斸黄土栽三桠。
朱明洞裹得灵草,翩然放杖凌苍霞。
岂无轩车驾熟鹿,亦有鼓吹号寒蛙。
山人劝酒不用勺,石上自有樽罍洼。
径从此路朝玉阙,千里莫遣毫釐差。
故人日夜望我归,相迎欲到长风沙。
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
世间谁似老兄弟,笃爱不复相疵瑕。
相携行到水穷处,庶几一见留子嗟。
千年枸杞常夜吠,无数草棘工藏遮。
但令凡心一洗濯,神人仙药不我遐。
山中归来万想灭,岂复回顾双云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同游白水山的情感。开头,作者感叹自己只知道楚国和越国相隔遥远,却不知彼此的心肝相连,犹如一家人。接着,作者用“此身如线”比喻自己在世俗生活中被牵引,左右摇摆,像缫车一般。诗中提到误入朝市,感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同在山林与城市之间的转换。作者希望能隐居于稚川,但又想先与灵运一起游览永嘉。接下来,诗中提到与历史人物虞舜和六祖的接触,展现了对历史的敬仰。
作者在描绘自然美景时提到五色羽和南枝花,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饮食方面,作者描绘了丰盛的美食,展现了山中生活的惬意。接着,作者感叹世人对美食的浮夸与信任的缺乏,借此表达对生活简朴的追求。
最后,作者流露出与故人相聚的期待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强调了兄弟情义的珍贵。整首诗通过对游山的描写,融汇了自然、友情与人生哲理,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作品以词、诗、散文见长,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常反映人生哲理与社会现实。
这首诗作于苏轼与友人同游白水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在当时,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游山玩水成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苏轼的《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是一首兼具哲理与自然景观的诗作。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谊、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开篇以“祇知楚越为天涯”引入,表达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接着以“此身如线自萦绕”形象地描绘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纠缠,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
在诗中,苏轼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与虞舜、六祖等人物的联系,表明他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追求。接下来的自然描写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赤鱼、白蟹、黄柑、绿橘等美食让人感受到山中生活的惬意与丰盛,折射出他对简朴生活的推崇。
最后,诗中所表达的对友人的思念与兄弟情义的重视,使整首诗更加深情厚重。最后几句不仅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如一幅山水画,既有自然的壮美,又蕴含深邃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游山的体验,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蕴含着人生哲理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选择题: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中,哪个不是与他相关的?
填空题:诗中提到“此身如线”,形容了作者的__。
判断题: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繁华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