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1:26
轼始于文登海上得白石数升如芡实可作枕闻梅
在海边的荒野中,珍贵的东西又有多少呢?零落的珊瑚似乎在为季伦而哭泣。用法供奉的方式,使微小的物品也显得珍重。轼的旧日有怪石可供奉,颜色难以归属,体现了我对孝心的纯粹。只疑这是薏苡从交趾而来,未曾相信玭珠是从泗滨而出的。希望你们把这些石头聚集成江夏的枕头,不必再劳烦扇子来安慰亲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豪放,兼具哲理性和生活气息,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在文登海上得白石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物象的思考与寄托,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苏轼的《轼始于文登海上得白石数升如芡实可作枕闻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诗中通过对海边怪石的描写,引发了对生命、亲情和文化的思考。诗的开头便以“海隅荒怪”引入,显示出对珍贵事物的渴望和对自然荒凉的感慨。接着,通过“零落珊瑚泣季伦”的比喻,表现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生活变迁的感伤。
苏轼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述物品的外在形态,更在探讨这些物品背后的情感和意义。他提到的“颜色难归致孝心纯”,暗示着对亲情的珍惜和对传统孝道的思考。最后,他希望这些石头能成为江夏的枕头,表达了对亲人的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用词简练而意蕴深远,透出苏轼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敏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物象,表达了对亲情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季伦”是指什么?
A. 一位名人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季节
诗中希望把石头聚成什么?
A. 席子
B. 枕头
C. 碗
“色难归致孝心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颜色的追求
B. 对亲情的珍惜
C. 对物质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