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4:35
原文展示:
依旧春来生绿草。风雪无端,偏阻行人道。归梦不成频又觉。可怜只是欢娱少。也似江南山色好。曾见花开,一样蜂儿闹。闲着莫教楼上眺,乡心早比愁先到。
白话文翻译:
春天依旧来到,绿草如茵。风雪无端,偏偏妨碍了行人的路。归乡的梦总是不能成真,令人可怜的是欢乐的时光少之又少。就像江南的山色也很美,曾经见过花开,蜂儿也在嬉闹。闲着别让楼上的人去眺望,乡愁早已比忧愁先到。
注释:
- 依旧:依然,仍旧。
- 生绿草:春天来临,青草生长。
- 风雪无端:没有尽头的风雪。
- 阻行人道:妨碍行人的道路。
- 归梦不成:回家的梦想无法实现。
- 欢娱少:快乐的时光少得可怜。
- 江南:指中国南方,尤其是长江以南的地区。
- 蜂儿闹:蜜蜂在花丛中嬉闹。
- 乡心: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愁:忧愁,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世祥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创作风格受传统文人影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关注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细腻,常常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鹊踏枝 上曲阳春日》写于春日,正值草木复苏之际,诗人因风雪阻路,无法归乡,内心充满了对故土的思念与惆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游子归乡的普遍期盼与艰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依旧春来生绿草”,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但随即转向“风雪无端,偏阻行人道”,描绘了自然的不顺与人生道路的坎坷。诗人在归乡的梦中不断徘徊,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刻思念和归属感的缺失。
“可怜只是欢娱少”,更是道出一种对当下生活的无奈和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接下来的“也似江南山色好”,将目光转向美丽的江南,却又暗示了那种美好也是无法触及的。最后一句“乡心早比愁先到”,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早已超越了忧愁,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辛酸。
整首诗在情感上非常细腻,既有对春日的赞美,又有对生活困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依旧春来生绿草:春天如期而至,万物复苏,绿草茵茵,展现出生机。
- 风雪无端,偏阻行人道:突如其来的风雪,阻碍了行人的归途,暗喻人生的坎坷。
- 归梦不成频又觉:频频梦到故乡,却总是无法实现,表现出思乡之情。
- 可怜只是欢娱少:生活中欢乐的时光少之又少,增添了几分感伤。
- 也似江南山色好:提及江南美景,虽美却遥不可及。
- 曾见花开,一样蜂儿闹:回忆往昔,花开时节,蜜蜂嬉闹,形成鲜活的对比。
- 闲着莫教楼上眺:劝诫自己不要去楼上眺望,避免加深对故乡的思念。
- 乡心早比愁先到:故乡的思念比忧愁更早到来,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欢娱少”与“归梦不成”,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风雪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比喻:通过景象描绘内心情感,春天的生机与心中的孤独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日的美景与内心的愁苦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传达了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希望与新生,代表着生命的活力。
- 绿草:象征着生机与美好的生活。
- 风雪:象征着人生道路的坎坷与艰难。
- 江南:象征着美丽与温暖的故乡。
- 蜂儿:象征着生活的欢乐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风雪”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美好生活 B. 归乡路上的阻碍 C. 自然的变化
-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是通过什么意象表现的?
A. 春天 B. 蜜蜂 C. 江南
- 诗中提到的“欢娱少”指的是什么?
A. 快乐的时光少 B. 生活艰难 C. 归乡的梦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望》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通过月光表现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同样细腻。
- 《春望》:杜甫在春天时感慨国事与个人命运,展现了更深层的忧国情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