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时间: 2025-05-02 12:47:53

诗句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7:53

原文展示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作者:冯延巳 〔五代〕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春日场景:六曲的栏杆依偎在青翠的树旁,微风拂过杨柳,轻轻展动着如黄金丝般的柳条。是谁把那美妙的钿筝(古代一种乐器)移到了玉柱之上,穿帘而出的海燕双双飞翔。眼前满是游丝与飘落的花絮,红杏花开时,偶尔飘落的清明细雨。浓睡醒来,听见黄莺的喧闹,惊扰了我美好的梦境,却再也无法寻觅那梦的踪迹。

注释

字词注释

  • 六曲阑干:指的是弯曲的栏杆,形容精致的建筑。
  • :依偎,靠近。
  • 钿筝:一种古代的拨弦乐器。
  • 玉柱:用来比喻美好的乐器或装饰物。
  • 海燕:指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
  • 游丝:春天飘散的柳絮,形容轻盈的感觉。
  • 清明雨:指清明节时的细雨,象征春天的气息。
  • 莺乱语:黄莺在春天啼鸣,形容春日的生机。

典故解析

  • 钿筝玉柱的搭配,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乐器的热爱与追求,往往用以渲染氛围,增添情趣。
  • “红杏开时”,常用于描绘春天的美好,具有象征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延巳,五代时期的著名词人,字季重,号千里,主要活跃于南唐。他的词风婉约,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与自然,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春天,表现了诗人对春日景色的喜爱以及在其中触发的个人情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安宁与繁荣。

诗歌鉴赏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是一首充满了春日气息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和内心的感受。开篇以“六曲阑干偎碧树”引入,巧妙地将栏杆和翠绿的树木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接下来的“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更是通过风吹杨柳的场景,传达出一种轻盈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春风中轻舞。

诗中“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描绘了一种音乐与自然交融的美感,海燕的双飞更是象征着春天的活力与生机。在“满眼游丝兼落絮”的描写中,春天的细腻与柔美完全展现出来,游丝和花絮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最后两句“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则是一种淡淡的忧伤,春日的喧闹打破了梦境的宁静,带来一种失落感。这种情感的转变让整个词作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愁,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美好梦境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六曲阑干偎碧树:描绘栏杆与树木的亲密关系,象征着春天的温柔。
  2.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轻风拂过杨柳,柳条如同金丝般轻柔,展现春日的生机。
  3. 谁把钿筝移玉柱:引人思考,谁将乐器移至此处,体现了生活的雅致与情趣。
  4. 穿帘海燕双飞去:海燕在窗帘间飞翔,象征着自由与轻盈。
  5. 满眼游丝兼落絮:眼前满是柳絮与花瓣,描绘出春天的繁华景象。
  6.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红杏花盛开之时,细雨如丝,营造出柔美的春日氛围。
  7. 浓睡觉来莺乱语:从梦中醒来,听到了黄莺的鸣叫,增添了春日的生机。
  8. 惊残好梦无寻处:美梦被打扰,令人感到遗憾,反映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金缕”比喻柳条的柔美。
  • 拟人:将春天的鸟声与梦境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春日的美丽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了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赞美与对美好梦境的追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阑干:象征着生活的雅致与闲适。
  • 杨柳: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柔美。
  • 钿筝:象征音乐与生活的情趣。
  • 海燕:自由与轻盈的象征。
  • 红杏:春天的繁华与希望。
  • :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的“六曲阑干”指的是哪种景物?
    A. 树木
    B. 栏杆
    C. 河流
    D. 花朵

  2. 填空题:诗中描写的“杨柳风轻”体现了春天的__

  3. 判断题:诗中“浓睡觉来莺乱语”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向往。 (对/错)

答案

  1. B
  2. 生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
  2. 苏轼《定风波》:展现了人生的哲理与春日的情怀。

诗词对比
冯延巳的《鹊踏枝》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意象上均有春天的元素,但冯延巳更注重景色的描绘,而李清照则着重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宋词三百首》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4. 《冯延巳研究》

这些资料将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与欣赏古典诗词的基础。

相关查询

甲辰人日病中,吟六言六首以自嘲 次韵答吴江周县尉饮垂虹见寄 王正之提刑见和末利小诗甚工今日末利渐过木犀正开复用韵奉呈二绝 其二 二月二十七日病後始能扶头 九月三十日夜出关候致远不至 浴罢 采莲 晚步宣华旧苑 施进之追路出严关,且写予真,戏题其上 甬东道院午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鹿字旁的字 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耂字旁的字 颂德碑 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千古同慨 五凤 眊燥 避重逐轻 言字旁的字 盗铃掩耳 终身大事 撞阵冲军 宁侯 骨字旁的字 雨字头的字 恶马 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