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7:53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作者:冯延巳 〔五代〕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春日场景:六曲的栏杆依偎在青翠的树旁,微风拂过杨柳,轻轻展动着如黄金丝般的柳条。是谁把那美妙的钿筝(古代一种乐器)移到了玉柱之上,穿帘而出的海燕双双飞翔。眼前满是游丝与飘落的花絮,红杏花开时,偶尔飘落的清明细雨。浓睡醒来,听见黄莺的喧闹,惊扰了我美好的梦境,却再也无法寻觅那梦的踪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冯延巳,五代时期的著名词人,字季重,号千里,主要活跃于南唐。他的词风婉约,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与自然,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春天,表现了诗人对春日景色的喜爱以及在其中触发的个人情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安宁与繁荣。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是一首充满了春日气息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和内心的感受。开篇以“六曲阑干偎碧树”引入,巧妙地将栏杆和翠绿的树木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接下来的“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更是通过风吹杨柳的场景,传达出一种轻盈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春风中轻舞。
诗中“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描绘了一种音乐与自然交融的美感,海燕的双飞更是象征着春天的活力与生机。在“满眼游丝兼落絮”的描写中,春天的细腻与柔美完全展现出来,游丝和花絮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最后两句“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则是一种淡淡的忧伤,春日的喧闹打破了梦境的宁静,带来一种失落感。这种情感的转变让整个词作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愁,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美好梦境的追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春日的美丽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了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赞美与对美好梦境的追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的“六曲阑干”指的是哪种景物?
A. 树木
B. 栏杆
C. 河流
D. 花朵
填空题:诗中描写的“杨柳风轻”体现了春天的__。
判断题:诗中“浓睡觉来莺乱语”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向往。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冯延巳的《鹊踏枝》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意象上均有春天的元素,但冯延巳更注重景色的描绘,而李清照则着重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将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与欣赏古典诗词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