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绝句

《绝句》

时间: 2025-07-27 22:13:22

诗句

向晚闲行步夕阳,归来松迳已昏黄。

隔林风度钟声细,认得庵中炷夜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13:22

原文展示:

绝句
冯坦 〔宋代〕
向晚闲行步夕阳,
归来松迳已昏黄。
隔林风度钟声细,
认得庵中炷夜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悠闲地行走在夕阳下,归来的路上,松树林的小径已渐渐昏暗。远处的风中传来细微的钟声,作者认出了庵中燃烧的香烛的气味。

注释:

  • 向晚:傍晚时分。
  • 闲行:悠闲地行走。
  • 步夕阳:在夕阳下走。
  • 松迳:松树林的小径。
  • 昏黄:昏暗的黄色光线。
  • 隔林:在树林的另一边。
  • 风度:风中传来的声音。
  • 钟声细:微弱的钟声。
  • 庵中:寺庙或庵堂里。
  • 炷夜香:点燃的夜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坦,字梦溪,号石溪,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歌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田园风光,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冯坦晚年,正值他在山水之间寻求精神寄托之时,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绝句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傍晚场景,诗人悠然自得地走在夕阳下,松树林的小径在光影交错中显得格外迷人。整首诗给人一种淡淡的惆怅,既有归家的温暖,也有夕阳西下时的孤寂。诗中“隔林风度钟声细”一语,音韵悠扬,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仿佛在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不妨停下来聆听自然的声音,感受内心的安宁。最后一句“认得庵中炷夜香”,则将诗人的心境引向了更深的哲思,暗示着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向晚闲行步夕阳:傍晚时分,作者悠闲地走在夕阳的映照下,展现出一种放松的状态。
    2. 归来松迳已昏黄:归来的路上,松树林的小径在黄昏中显得昏暗,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3. 隔林风度钟声细:树林间传来的细微钟声,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4. 认得庵中炷夜香:作者嗅到庵堂中香烛的气味,感受到内心的归属和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夕阳比作一种悠闲的状态,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拟人:钟声被赋予细腻的特性,增强了诗的情感表现。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夕阳:象征着宁静和归属,代表着一天的结束和内心的平和。
  • 松迳:松树象征着坚韧和长寿,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依恋。
  • 钟声:钟声的细微传递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象征着内心的安宁。
  • 夜香:夜香象征着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暗示着内心的归宿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了哪一个时间段的场景?

    • A. 早晨
    • B. 中午
    • C. 傍晚
    • D. 深夜
  2. “隔林风度钟声细”中的“细”字主要形容什么?

    • A. 空间
    • B. 时间
    • C. 声音
    • D. 风
  3. 诗中提到的“夜香”最有可能指代什么?

    • A. 食物的香气
    • B. 香烛的气味
    • C. 花香
    • D. 风的气息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冯坦的《绝句》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风格上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感受,而后者则强调壮丽的景色与豪迈的情感。两者共同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先太师忌日 自叹 送三山林溶孙归省 断雁 次鹿鸣宴诗 又六噫 生日和聂吉甫 自叹 第一百六十一 弟第一百五十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木字旁的字 烫伤 牛字旁的字 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渠堰 膝下荒凉 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雨师 包含葭的词语有哪些 望屋以食 舌字旁的字 弘论 己字旁的字 号天拍地 贝字旁的字 于心何忍 一资半级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