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绝句

《绝句》

时间: 2025-04-26 09:38:44

诗句

向晚闲行步夕阳,归来松迳已昏黄。

隔林风度钟声细,认得庵中炷夜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8:44

原文展示:

绝句
冯坦 〔宋代〕
向晚闲行步夕阳,
归来松迳已昏黄。
隔林风度钟声细,
认得庵中炷夜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悠闲地行走在夕阳下,归来的路上,松树林的小径已渐渐昏暗。远处的风中传来细微的钟声,作者认出了庵中燃烧的香烛的气味。

注释:

  • 向晚:傍晚时分。
  • 闲行:悠闲地行走。
  • 步夕阳:在夕阳下走。
  • 松迳:松树林的小径。
  • 昏黄:昏暗的黄色光线。
  • 隔林:在树林的另一边。
  • 风度:风中传来的声音。
  • 钟声细:微弱的钟声。
  • 庵中:寺庙或庵堂里。
  • 炷夜香:点燃的夜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坦,字梦溪,号石溪,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歌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田园风光,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冯坦晚年,正值他在山水之间寻求精神寄托之时,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绝句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傍晚场景,诗人悠然自得地走在夕阳下,松树林的小径在光影交错中显得格外迷人。整首诗给人一种淡淡的惆怅,既有归家的温暖,也有夕阳西下时的孤寂。诗中“隔林风度钟声细”一语,音韵悠扬,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仿佛在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不妨停下来聆听自然的声音,感受内心的安宁。最后一句“认得庵中炷夜香”,则将诗人的心境引向了更深的哲思,暗示着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向晚闲行步夕阳:傍晚时分,作者悠闲地走在夕阳的映照下,展现出一种放松的状态。
    2. 归来松迳已昏黄:归来的路上,松树林的小径在黄昏中显得昏暗,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3. 隔林风度钟声细:树林间传来的细微钟声,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4. 认得庵中炷夜香:作者嗅到庵堂中香烛的气味,感受到内心的归属和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夕阳比作一种悠闲的状态,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拟人:钟声被赋予细腻的特性,增强了诗的情感表现。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夕阳:象征着宁静和归属,代表着一天的结束和内心的平和。
  • 松迳:松树象征着坚韧和长寿,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依恋。
  • 钟声:钟声的细微传递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象征着内心的安宁。
  • 夜香:夜香象征着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暗示着内心的归宿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了哪一个时间段的场景?

    • A. 早晨
    • B. 中午
    • C. 傍晚
    • D. 深夜
  2. “隔林风度钟声细”中的“细”字主要形容什么?

    • A. 空间
    • B. 时间
    • C. 声音
    • D. 风
  3. 诗中提到的“夜香”最有可能指代什么?

    • A. 食物的香气
    • B. 香烛的气味
    • C. 花香
    • D. 风的气息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冯坦的《绝句》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风格上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感受,而后者则强调壮丽的景色与豪迈的情感。两者共同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重送王十 秋夕 长安晴望 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 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 登澧州驿楼寄京兆韦尹(尹曾典此郡) 还俗老僧 醉倒 清明 江南送左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主心馄饨 爪字旁的字 烦密 頁字旁的字 挟细拿粗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包含蚕的词语有哪些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生育率 筠管 得意之作 番来覆去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遮羞包丑 马字旁的字 连冬 齊字旁的字 从者如云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