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9:54
水远浮秋色,河空洗夜氛。
行随一明月,坐失两孤云。
露发此时湿,风颜何处醺。
淹留各有趣,不比汉三君。
这首诗描绘了秋水的远景和夜晚的宁静。水面映照着秋天的色彩,河流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澈。我们行走时跟随皎洁的明月,而坐着时却失去了那两朵孤云。此时的露水让人感觉湿润,风的面容又在何处醉人呢?沉浸在这里,各有各的乐趣,怎能比得上汉代的三位君主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冲庵,宋代著名政治家、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上提倡“诗言志”,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王安石的诗风常表现出深厚的历史感与政治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安石任职期间,正值他政治生涯的高峰。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湖面与秋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新开湖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水远浮秋色,河空洗夜氛”,以清晰的画面感展现了秋水与夜色的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意境。诗人以“行随一明月”来描绘行走时的愉悦感受,但紧接着“坐失两孤云”则表现了对孤独的反思,似乎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自身的孤寂。
诗中的“露发此时湿,风颜何处醺”,通过描写露水与风的感受,加深了夜晚的清新和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最后一句“不比汉三君”,则是将个人的乐趣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自身境遇的谦逊。
整体而言,王安石的这首诗在抒情中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历史典故的深邃,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历史的敬仰,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的交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汉三君”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君主?
A. 唐代
B. 汉代
C. 宋代
“水远浮秋色,河空洗夜氛”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宁静
C. 夏天的热烈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着什么?
A. 迷茫
B. 光明与宁静
C. 黑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