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0:5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0:53:09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节选) 当时悔来归又恨, 洛阳宫殿焚烧尽。 纷纷黎庶逐黄巾, 心折此时无一寸。 恸哭秋原何处村, 千家今有百家存。 争持酒食来相馈, 旧事无人可共论。
全诗翻译: 当初我回心转意,却又满心怨恨,洛阳的宫殿已经焚烧殆尽。百姓们纷纷追随黄巾军,心中痛苦,这时连一寸土地也没有。秋天的原野上,我该到哪里去哭泣呢?千家万户中如今只有百家还存活。大家争相持酒食来相赠,可是旧日的事情无人可以再一起谈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以其变法著称于世,倡导社会改革与文化复兴,诗歌作品多体现出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胡笳十八拍》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正值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诗歌通过古代乐器胡笳的悲怆音调,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故国的怀念。
这首诗以悲怆的口吻诉说了作者对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深刻感受。开头两句“当时悔来归又恨,洛阳宫殿焚烧尽”直接表达了对过去选择的懊悔与对现状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无力感。比起个人的情感,诗中更多地关心社会与历史的变迁,表现出王安石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的中间部分“纷纷黎庶逐黄巾,心折此时无一寸”描绘了百姓在战乱中的无助与痛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心的惶惶不安。结尾部分提到的“旧事无人可共论”,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现状的深深无奈,尽显人们在战乱中的孤独与失落。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具有很强的历史沉重感和现实意义。
全诗通过对历史沧桑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众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无奈,展现了在大环境下个体情感的脆弱与孤独。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黄巾”指代什么?
填空题:诗中“恸哭秋原何处村”,表达了作者对____的惋惜。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洛阳宫殿焚烧尽”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