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待山月

《待山月》

时间: 2025-05-10 08:47:10

诗句

夜夜忆故人,长教山月待。

今宵故人至,山月知何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7:10

原文展示:

待山月
作者: 皎然 〔唐代〕

夜夜忆故人,长教山月待。
今宵故人至,山月知何在。

白话文翻译:

每晚我都在思念故人,常常让山上的明月等待。今夜故人终于到来,山月却不知该在何处。

注释:

字词注释:

  • 夜夜: 每一个夜晚。
  • : 思念,回忆。
  • 故人: 老朋友,旧识。
  • 长教: 常常让,频频地教导。
  • 山月: 山上的明月,指自然景象。
  • : 到来,抵达。
  • 知何在: 知道在哪里。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典故,但其情感深厚,有着古人对友谊和相聚的美好期盼。山月象征着思念与等待,借景抒情,情感真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字景仁,号皎然,生于大约755年,卒于815年,曾任官职于江南一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之美,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待山月》创作于皎然的晚年,可能受到了他与故人分别的感情影响,表现出对友情的深切怀念与期待。

诗歌鉴赏:

《待山月》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夜夜忆故人,长教山月待”一句,展示了诗人心中对友人的强烈思念,月亮成为了思念的载体,每晚都在等待着故人的到来。这一意象不仅渲染出孤独与期待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执着。

“今宵故人至,山月知何在”则转折出一种失落与无奈,明月虽在,却似乎并不知道故人到来之时,仿佛在暗示着时间与空间的错位。整首诗情感真挚,简练而富有诗意,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际情感的深刻反思,使得读者在品味美好景物的同时,也感受到人情冷暖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夜忆故人: 每个夜晚都在思念我的老朋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 长教山月待: 常常让山上的明月陪着我等待,山月成为了孤独的象征,表现出诗人期待与故人重聚的心情。
  3. 今宵故人至: 今晚终于等来了故人,情感由思念转为期待。
  4. 山月知何在: 可是明月却不知道在哪里,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拟人: 将“山月”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其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加深了思念的情感。
  • 对仗: 诗句中“夜夜忆故人”和“今宵故人至”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明月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人深切的思念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月: 象征着思念和孤独,寄托了诗人对故人的期盼。
  • 故人: 代表着过去的友谊与情感,承载着诗人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夜夜忆故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思念
    • C. 生气
  2. “山月知何在”中的“山月”指的是什么?

    • A. 人
    • B. 明月
    • C. 书
  3.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答案:

  1. B. 思念
  2. B. 明月
  3. B. 唐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与思念之情,使用了明月的意象,展现了对故乡的眷恋。而皎然的《待山月》则更加强调了与故人相聚的期待与失落,情感更加细腻,表现出对友情的深刻思考。两者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西湖谒岳墓 西湖舟中寿郭用行五十三 西湖三首 其一 西湖竹枝词 其三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 其六 西湖十咏 其三 西湖待雪三首 其一 西湖采莼曲二首 西湖竹枝词 其一 西湖杂诗(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冠优孟 饱和 自生自灭 事款则圆 麦字旁的字 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注籍 旡字旁的字 无名火气 单人旁的字 包含龙的词语有哪些 符节官 挑三豁四 麻字旁的字 认罚 笑语指麾 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