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7:58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作者: 李白 〔唐代〕
衡岳有阐士,五峰秀真骨。
见君万里心,海水照秋月。
大臣南溟去,问道皆请谒。
洒以甘露言,清凉润肌发。
明湖落天镜,香阁凌银阙。
登眺餐惠风,新花期启发。
这首诗描绘了衡山的高峻与秀美,表达了诗人对方外和尚的敬仰之情。诗中提到,衡岳山中有高人,五峰耸立,正如那真骨般的挺拔。远道而来的我,心中充满敬意,恰似海水照映着秋天的明月。南海的大臣们都向他请教道理,纷纷前来谒见。用甘露般的言辞洒下,清凉的气息滋润着肌肤和头发。明湖如同天空的镜子,香阁高耸入云,登上去远眺,风儿轻拂,新的花期也在此时绽放。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而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李白游历巴陵时写给方外和尚的赠诗,表达了他对高人和自然景色的赞美,体现了李白崇尚道教哲学和隐士生活的情怀。
这首诗展现了李白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结合了山水之美与人之情。诗中“衡岳有阐士”开篇便引出对山中隐士的赞美,表现了对高尚人格的向往。接着,“见君万里心,海水照秋月”以海水与明月的意象,渲染出诗人心中对方外的敬仰与思念,情感真挚而深远。紧接着的“大臣南溟去,问道皆请谒”,则展现了方外之士在世间的崇高地位,吸引着众多名士前来请教。
诗的后半部分则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像“明湖落天镜,香阁凌银阙”这样生动的意象,展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也象征着诗人追求精神境界的高远。最后一句“登眺餐惠风,新花期启发”则将诗人的心情与自然景色融合,表现出一种清新、愉悦的心境。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充沛饱满,既有对高人的赞美,也有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李白豪放的个性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高士的敬仰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李白追求自由、理想生活的精神。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阐士”指的是: A. 一种花 B. 高尚的隐士 C. 大臣 D. 游客
“明湖落天镜”中的“明湖”比喻的是: A. 真实的湖水 B. 内心的宁静 C. 秋天的天空 D. 未来的希望
诗中提到的“洒以甘露言”是在比喻什么? A. 苦涩的经历 B. 清凉的教导 C. 美味的食物 D. 干燥的天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与奔放,而王维则更加细腻与沉静。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出唐代诗歌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