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4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48:36
泂酌亭诗并引
琼山郡东,众泉觱发,然皆冽而不食。丁丑岁六月,轼南迁过琼,始得双泉之甘于城之东北隅,以告其人,自是汲者常满,泉相去咫尺而异味。庚辰岁六月十七日,迁于合浦,复过之。太守承议郎陆公,求泉上之亭名与诗。名之曰泂酌,其诗曰泂酌彼两泉,挹彼注兹。一瓶之中,有渑有淄。以瀹以烹,众喊莫齐。自江徂海,浩然无私。岂弟君子,江海是仪。既味我泉,亦哜我诗。
泂酌亭的诗作和引言
琼山郡的东面,有许多泉水涌出,然而这些泉水清冽却不适合饮用。在丁丑年(公元1027年)六月,我南迁经过琼时,首次品尝到在城东北角的双泉之甘甜,于是告诉了当地的人们,从此汲水的人总是满满的,两个泉水相隔不远却味道各异。在庚辰年(公元1030年)六月十七日,我又迁居到合浦,再次经过这里。太守承议郎陆公,询问我泉水上亭子的名字和诗作。我将亭子命名为“泂酌”,并作此诗:泂酌这两泉水,汲取它们的甘甜。在一瓶水中,有渑水和淄水。用来煮茶、泡饭,众人无法齐心。自江流向海,浩然无私。君子品德如江海,宽广而有仪。既品味我的泉水,也品味我的诗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具有深厚的哲理和广泛的社会关怀。
《泂酌亭诗》是苏轼在南迁途中经过琼山时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泉水的喜爱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此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品德与精神的反思。
《泂酌亭诗》通过对泉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开篇提到“琼山郡东,众泉觱发”,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泉水涌出的画面。泉水虽清澈却不适合饮用,似乎在暗示世事的无常与复杂。诗人通过描述他在琼山汲水的经历,传达出对自然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感慨。
“泂酌彼两泉,挹彼注兹”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这两种泉水的品味与欣赏,暗喻着生活中的多样性与选择。对比“渑水与淄水”中的不同,反映出人生的丰富与多变。最后,诗人以“岂弟君子,江海是仪”收束,强调了君子的宽广胸怀,意指人应如江海般包容。整首诗将自然与人文情怀相结合,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品德的反思,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泉水的描写,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强调君子应有宽广的胸怀和品德。
泂酌亭的亭子名是由谁命名的?
A. 苏轼
B. 陆公
C. 太守
诗中提到的两种泉水分别是?
A. 渑水和淄水
B. 清水和浑水
C. 江水和海水
诗中“岂弟君子,江海是仪”表达的意思是?
A. 君子应如江海般宽广
B. 江海是最好的饮品
C. 君子应追求名利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