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1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9:08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苦有怀子由弟二首
西来烟障塞空虚,洒遍秋田雨不如。
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穷苦自招渠。
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寄书。
自笑迂疏皆此类,区区犹欲理蝗馀。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黄。
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
杀马毁车従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第一首:
西边的烟雾遮蔽了空虚的天空,洒落在秋田的雨水却远不如这般。
新的法令和清平之治又哪能有这样的景象,老身的困苦都是自招的。
无人可以诉说这乌鸦衔肉的悲苦,想念弟弟却难以通过狗儿寄书。
自己一笑,觉得这样的迂腐都算是这个样子,竟然还想理清那蝗虫的余孽。
第二首:
霜风渐渐要在重阳时节到来,溪边的野菊黄灿灿地盛开。
久违的山行让我感到疲惫,但仍能在村里醉酒,尽情舞蹈。
独自一人在林下,梦中依然美好,回首人间的忧患却是漫长。
马被杀,车被毁,从此一切都逝去,孩子,你又在哪里问我行藏?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苏轼的作品常常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晚年,背景是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生活困苦的时期,诗中流露出对弟弟的思念和对生活困境的感慨。
苏轼的《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苦有怀子由弟二首》展现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思考与情感抒发。首首诗中,烟障和空虚的描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自己内心孤寂的反映。诗人通过“洒遍秋田雨不如”来表现对新法政策的失望,以及对自我困境的自责,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在第二首中,霜风与黄菊的对比,呈现出秋季的萧瑟与生命的韧性。尽管身处困境,诗人仍然能在村中醉酒、舞蹈,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抗争。最后“杀马毁车”的意象,象征着生活的无常与无法挽回的时光,诗人对亲人的思念更显得深沉而无奈。
整首诗在悲苦中透出一丝幽默和自嘲,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豁达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对亲人的思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与对自我处境的反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乌衔肉”象征什么?
“杀马毁车”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