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0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05:08
原文展示:
翠微三岛近,画阁五云横。
春水鸥声滑,夕阳鸦背明。
尊前持一笑,花下卧馀酲。
曾见瑶池母,不为虚此生。
白话文翻译:
翠微的三座小岛近在眼前,画阁在五朵云彩的映衬下横亘。
春天的水面上,鸥鸟的叫声轻柔流畅,夕阳的余晖照在乌鸦的背上。
在酒杯前我微微一笑,花下醉卧,余酒未醒。
曾经见过瑶池的母亲,这一生不虚此生。
注释:
典故解析:
“瑶池母”通常指的是王母娘娘,她是道教中长生不老的象征,常被描绘为居住在美丽的瑶池之中。诗人在此提及瑶池母,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山谷,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和文学家。在抗元斗争中,他表现出极大的忠诚与勇气。其诗风多以豪放和悲壮著称,《拜罗氏百岁母之明日主人举酒客张千载心赋诗》便体现了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文天祥晚年,正值南宋灭亡之际,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长生的渴望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饮酒享乐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悟。开头以“翠微三岛近”引入,展现出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紧接着“画阁五云横”,则是对建筑与自然和谐美的描绘,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春水与鸥声的结合,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夕阳鸦背明”则在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温暖与沉静的感觉。
“尊前持一笑”展现了诗人饮酒时的悠然自得,仿佛在向读者传递一种生活的从容与淡然。接下来的“花下卧馀酲”,则将这种状态推向极致,醉卧于花下,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最后一句“曾见瑶池母”,将诗人对长生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浓缩在一句诗中,意味深远。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体现了文天祥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体现出一种达到内心平和的理想境界。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瑶池母”象征什么?
A. 美景
B. 长生
C. 酒
“尊前持一笑”中“尊”指的是什么?
A. 酒杯
B. 尊敬
C. 人物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在哪个季节?
A. 夏
B. 秋
C. 春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文天祥的这首诗更注重自然与内心的平和,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豪放与对酒的热情。两者虽主题相近,但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