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一首示坐客

《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一首示坐客》

时间: 2025-07-29 08:31:57

诗句

白露下众草,碧空卷微云。

孤光为谁来,似为我与君。

水天浮四坐,河汉落酒樽。

使我冰雪肠,不受曲蘖醺。

尚恨琴有弦,出鱼乱湖纹。

哀弹本旧曲,妙耳非昔闻。

良时失俯仰,此见宁朝昏。

悬知一生中,道眼无由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8:31:57

原文展示

白露下众草,碧空卷微云。
孤光为谁来,似为我与君。
水天浮四坐,河汉落酒樽。
使我冰雪肠,不受曲蘖醺。
尚恨琴有弦,出鱼乱湖纹。
哀弹本旧曲,妙耳非昔闻。
良时失俯仰,此见宁朝昏。
悬知一生中,道眼无由浑。

白话文翻译

在白露时节,众多的草木在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清新,碧蓝的天空中轻轻卷起几缕薄云。那孤独的月光是为谁而来,似乎是为了我和你而洒下的。水面和天空交融,四人坐在这里,银河的倒影映入酒樽之中。我的心情如同冰雪般清冷,不愿意受那些曲调的醉意所迷惑。我仍然怨恨那古琴的琴弦,弹奏时鱼儿在湖中游动,激起阵阵涟漪。哀伤地弹奏着旧曲,耳中响起的旋律却不是昔日的熟悉。良辰美景失去了俯仰的机会,此刻的明月难以分清是朝还是昏。可惜在一生之中,难以完全明了那道理。

注释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天气逐渐转凉,露水增多。
  • 孤光:孤独的月光。
  • 河汉:指银河。
  • 冰雪肠:形容心境清冷。
  • 曲蘖:指音乐的迷醉。
  • 妙耳:形容对音乐的敏感。
  • 俯仰:指观察和思考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经历坎坷,政治上屡遭贬谪,但始终保持乐观,作品广泛涉及诗、词、散文等多种体裁。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九月十五日中秋之际,正值白露时节。苏轼与友人在西湖聚会,赏月听琴,感慨人生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对往昔的怀念及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诗歌鉴赏

苏轼的《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一首示坐客》以清新而又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夜的美好景象。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与思索。开篇“白露下众草,碧空卷微云”便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白露时节,草木清新,天空湛蓝,与即将升起的孤月相映成趣。

“孤光为谁来”一句,直接将孤独与月亮相联系,似乎在问月光照耀的是谁,这不仅是对月亮的感叹,更是对友谊的渴望。接下来的“水天浮四坐,河汉落酒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四人围坐,举杯共饮,银河的倒影让人感受到宇宙的广阔与人生的渺小。

而“使我冰雪肠,不受曲蘖醺”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清醒与冷静。在醉人的音乐面前,苏轼选择保持一颗冰雪般清冷的心,拒绝迷醉于一时的欢愉。他对琴声的怨恨与对往昔的怀念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情感复杂而深邃。

最后两句“悬知一生中,道眼无由浑”,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出对生命意义的迷茫,令人深思。整首诗通过中秋的月下琴声,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露下众草:描绘了清晨白露时节,草木显得清新。
  • 碧空卷微云:描绘了蓝天与轻云的景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孤光为谁来:孤独的月光,暗示孤独与渴望。
  • 似为我与君: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水天浮四坐:人与自然相融,体现和谐。
  • 河汉落酒樽:银河的倒影映入酒樽,暗喻诗人与友人的欢聚。
  • 使我冰雪肠:强调内心的清醒与冷静。
  • 不受曲蘖醺:拒绝沉醉于音乐。
  • 尚恨琴有弦:对古琴的怨恨,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出鱼乱湖纹:琴声扰动湖面,象征人生的波动。
  • 哀弹本旧曲:抒发对往昔的感伤。
  • 妙耳非昔闻:耳中的音乐不再如昔日熟悉。
  • 良时失俯仰:美好的时光无法把握。
  • 此见宁朝昏:此刻的明月难以分清是早是晚。
  • 悬知一生中:对人生的思考。
  • 道眼无由浑:对真理的迷茫,表达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光”比喻月亮,表达孤独感。
  • 拟人:如“河汉落酒樽”,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白露下众草,碧空卷微云”,增强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中秋月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清冷而深邃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苏轼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露:象征着季节的转变,清冷与清新。
  • 孤光:象征孤独与思念。
  • 水天: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
  • 河汉:象征宇宙的广阔与人生的渺小。
  • 琴声:象征情感与回忆,承载着往昔的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气是什么? A. 春分
    B. 白露
    C. 秋分
    D. 冬至

  2. “孤光为谁来”中,孤光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烛光

  3. 诗人对琴声的态度是? A. 喜欢
    B. 恨
    C. 无所谓
    D. 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更为复杂,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在李白的诗中,主要体现了对家乡的思念,而苏轼则是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情感更为深邃。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水龙吟 水龙吟 题蕙愔鼓山灵源洞《戴笠听泉图》 水龙吟 水龙吟 水龙吟 水龙吟 参加上海市文联扩大会议后,有作 水龙吟 分韵赋白芍药得后字 水龙吟 平生嗜睡成癖,读天籁集睡词,深有契于予怀者。戏用原韵以志赏心 水龙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顺地 如花如锦 长字旁的字 爪字旁的字 凿饮耕食 包含悟的词语有哪些 洿哗 牙兽 面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负薪之疾 不忍释手 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烦言 倚傍门户 而字旁的字 回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