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5:30
白露下众草,碧空卷微云。
孤光为谁来,似为我与君。
水天浮四坐,河汉落酒樽。
使我冰雪肠,不受曲蘖醺。
尚恨琴有弦,出鱼乱湖纹。
哀弹本旧曲,妙耳非昔闻。
良时失俯仰,此见宁朝昏。
悬知一生中,道眼无由浑。
在白露时节,众多的草木在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清新,碧蓝的天空中轻轻卷起几缕薄云。那孤独的月光是为谁而来,似乎是为了我和你而洒下的。水面和天空交融,四人坐在这里,银河的倒影映入酒樽之中。我的心情如同冰雪般清冷,不愿意受那些曲调的醉意所迷惑。我仍然怨恨那古琴的琴弦,弹奏时鱼儿在湖中游动,激起阵阵涟漪。哀伤地弹奏着旧曲,耳中响起的旋律却不是昔日的熟悉。良辰美景失去了俯仰的机会,此刻的明月难以分清是朝还是昏。可惜在一生之中,难以完全明了那道理。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经历坎坷,政治上屡遭贬谪,但始终保持乐观,作品广泛涉及诗、词、散文等多种体裁。
该诗作于九月十五日中秋之际,正值白露时节。苏轼与友人在西湖聚会,赏月听琴,感慨人生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对往昔的怀念及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苏轼的《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一首示坐客》以清新而又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夜的美好景象。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与思索。开篇“白露下众草,碧空卷微云”便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白露时节,草木清新,天空湛蓝,与即将升起的孤月相映成趣。
“孤光为谁来”一句,直接将孤独与月亮相联系,似乎在问月光照耀的是谁,这不仅是对月亮的感叹,更是对友谊的渴望。接下来的“水天浮四坐,河汉落酒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四人围坐,举杯共饮,银河的倒影让人感受到宇宙的广阔与人生的渺小。
而“使我冰雪肠,不受曲蘖醺”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清醒与冷静。在醉人的音乐面前,苏轼选择保持一颗冰雪般清冷的心,拒绝迷醉于一时的欢愉。他对琴声的怨恨与对往昔的怀念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情感复杂而深邃。
最后两句“悬知一生中,道眼无由浑”,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出对生命意义的迷茫,令人深思。整首诗通过中秋的月下琴声,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而深邃。
整首诗以中秋月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清冷而深邃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苏轼的情感世界。
诗中提到的节气是什么?
A. 春分
B. 白露
C. 秋分
D. 冬至
“孤光为谁来”中,孤光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烛光
诗人对琴声的态度是?
A. 喜欢
B. 恨
C. 无所谓
D. 渴望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更为复杂,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在李白的诗中,主要体现了对家乡的思念,而苏轼则是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情感更为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