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3:16
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
两厢休侍御,应下读书帏。
春天的早晨,阳光透过宫门洒落,宫中光线明亮而幽静。两边的侍女都不再伺候,应该是时候在书帏下读书了。
这首诗并没有涉及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更多的是描绘了春日宫廷的一种清闲氛围,反映了作者对读书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等成就卓著,以豪放、奔放的个性著称。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政治局势动荡,社会矛盾突出,苏轼作为一位经历过贬谪的诗人,常常借诗歌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他在清闲时光中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和对宁静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春日午后,给人一种清新而悠然的感觉。诗中通过描绘光线的变化和宫中侍女的状态,营造出一种松弛的氛围。春天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而“仗下春朝散”的描绘则恰如其分地传达了这种生机。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春日的温暖和宁静。
“宫中昼漏稀”一句,展现了宫廷生活的闲适与静谧,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而悠长。两厢侍女的“休侍”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内心对自由和独立思考的渴望。在这个轻松的环境中,诗人提到“应下读书帏”,更是抒发了他对读书的热爱与对知识的追求。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意境,反映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文化的热爱,表现了他在复杂的政治生活中向往宁静和智慧的心情。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活动的热爱,反映了他在政治风波中的内心坚持与追求。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休侍御”是指什么?
诗中“应下读书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