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1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16:49
芙蓉
作者: 苏轼
清飙已拂林,积水渐收潦。
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
坐看池莲尽,独伴霜菊槁。
幽姿强一笑,暮景迫摧倒。
凄凉似贫女,嫁晚惊衰早。
谁写少年容,樵人剑南老。
清风已拂过树林,积水渐渐退去。
溪边的野芙蓉,花与水交相辉映。
坐看池塘的莲花凋尽,独自陪伴着霜打的菊花。
幽雅的姿态勉强一笑,黄昏的景色逼迫着我倒下。
凄凉仿佛是贫女,嫁得晚却早衰。
谁写下了年轻的容颜,樵夫在剑南已老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书信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细腻。
创作背景
《芙蓉》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政治失意、流亡生涯之际。诗中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沉重。
苏轼的《芙蓉》是一首充满感伤和哲理的诗作。诗的开头,清风拂过树林,积水逐渐退去,描绘出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然而,接下来的意象却转向了凋零的花卉,尤其是“溪边野芙蓉”,与那“霜菊”的孤独相伴,传达出一种秋天的凄凉景象。
诗中“坐看池莲尽,独伴霜菊槁”,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沉思。莲花的凋零象征着青春的逝去,而霜菊的孤独则暗示着时光的无情,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最后两句通过对比,表现出对年轻容颜的怀念和对衰老的无奈,尽管樵人已老,却仍在追寻那逝去的青春。
整首诗在清丽的自然描绘中,充满了人生的感慨和哲理,既是对生活的反思,也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认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抒发了对青春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衰老与孤独的无奈,融汇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写的气候是:
A. 暑热
B. 凉爽
C. 寒冷
答案:B
“独伴霜菊槁”中的“霜菊”象征:
A. 春天
B. 秋天的凋零
C. 夏天的繁盛
答案:B
诗中“谁写少年容”表达了作者对:
A. 年轻的追忆
B. 未来的期待
C. 生命的无奈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苏轼的艺术风格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