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0:5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0:53:45
同题仙游观
作者:韩翃 〔唐代〕
仙台初见五城楼,
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
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
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
人间亦自有丹丘。
在仙台上首次看到五城楼,
风景萧瑟,刚刚停息的雨水。
远山的色彩与秦树在晚霞中交融,
近处的砧声传来,仿佛在报导汉宫的秋天。
稀疏的松影洒落在空旷的坛上,
细草的香气悠然自得在小洞中弥漫。
何必再去遥远的方外寻觅,
人间也自有仙人的丹丘。
韩翃,唐代诗人,字景仁,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的家庭,曾任官职。其诗作风格多样,尤其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览仙游观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珍视,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精神追求与生活态度。
《同题仙游观》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仙台初见五城楼”,便给人以崇高而美丽的想象。诗人在此地感受到了风物的凄凉,而这种凄凉又与自然的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的山色与砧声,更是将自然与人文巧妙结合,显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理解。诗的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珍视,强调了即便不去追寻遥远的仙境,生活中也有许多珍贵的美好存在,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与情怀。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人间生活的珍视,以及对远离世俗的哲思,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仙台”指的是什么?
“砧声”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思想?
答案:
此诗写道士的楼观,是一首游览题咏之作,描绘了雨后仙游观高远开阔、清幽雅静的景色,盛赞道家观宇胜似人间仙境,表现了诗人对道家修行生活的企慕。 诗的前三联描绘了雨后仙游观观内观外的景色。首联点明时地,切中题目“仙游观”,并描写了天气情况。颔联写观外秋夜景物,先是“见”“秦树”,后是“闻”“砧声”。颈联写观内景物,先写高处“空坛”的静,后写低处“小洞”的幽,点明是道士居处,形象地展现了仙游观宁静娴雅的景色。末联直抒胸臆,引用《远游》之语,称赞这地方是神仙居处的丹丘妙地,不用再去寻觅他方了,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作者见到仙游观,正是宿雨初收、风物凄清的时候。暮霭中,山色与秦地的树影遥遥相连,捣衣的砧声,似在报告着汉宫进入了秋天。疏疏落落的青松投下纵横的树影,道坛上空寂宁静,细草生香,洞府幽深。整首诗,有远景,有近景,着力刻画的是道观幽静的景物。 全诗语言工美秀丽,音调宛转和鸣,读来琅琅上口。但内容却是空泛而无多大深意,只可吟咏,不可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