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涌泉寺 其一

《涌泉寺 其一》

时间: 2025-05-10 05:01:05

诗句

崱屴峰前万木黄,白云沧海两茫茫。

千年伏虎留孤寺,一脉来龙认故乡。

饭鼓斋钟醒客梦,松声潭影绕禅房。

登高眺望多佳趣,石刻挲摩到夕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01:05

原文展示:

崱屴峰前万木黄,白云沧海两茫茫。千年伏虎留孤寺,一脉来龙认故乡。饭鼓斋钟醒客梦,松声潭影绕禅房。登高眺望多佳趣,石刻挲摩到夕阳。

白话文翻译:

在崱屴峰前,万树尽染秋黄,白云和沧海之间,皆是茫茫一片。千年伏虎留下了这座孤独的寺庙,源远流长的龙脉让我认得故乡。饭鼓声和斋钟声唤醒了旅客的梦境,松树的声响和潭水的倒影环绕着禅房。登高远望,景色美好而趣味无穷,石刻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迷人。

注释:

  • 崱屴峰:山名,意指高耸的山峰。
  • 伏虎:指镇守或保佑的神兽,象征着力量与安宁。
  • 孤寺:形容寺庙的孤立,环境清幽。
  • 一脉来龙:指地脉的延续和传承,象征着家乡的根。
  • 饭鼓斋钟:指寺庙中的饭菜声和钟声,象征着日常的宁静生活。
  • 松声潭影:描绘松树的声响与潭水的倒影,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肇兴,清代诗人,生活在明末清初动荡的时代。他的诗作多关注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涌泉寺 其一》创作于作者游览涌泉寺期间,受到自然景色与寺庙文化的启发,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崱屴峰的秋景与涌泉寺的宁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归宿的追求。诗的开头,"崱屴峰前万木黄,白云沧海两茫茫",通过对比将秋天的黄叶与空中的白云、远海的茫茫无际相结合,渲染出一种开阔而又孤寂的氛围。接着,"千年伏虎留孤寺"一句,体现了寺庙的历史厚重感,孤独而坚韧,象征着一种文化的延续。第三联“饭鼓斋钟醒客梦”,通过声音的描写唤起了旅人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寺庙生活的宁静与安详。最后两句以“登高眺望”收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致的欣赏与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内心的宁静,展现了诗人超然脱俗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崱屴峰前万木黄:描绘秋天的山峰,树木变黄,传达出深秋的气息。
  2. 白云沧海两茫茫:天空与海洋交接处,呈现出一片浩瀚无垠的景象。
  3. 千年伏虎留孤寺:暗示寺庙的历史悠久,伏虎象征着保护与安宁。
  4. 一脉来龙认故乡:表达对故乡的认同感,强调根脉的延续。
  5. 饭鼓斋钟醒客梦:悠扬的钟声和饭鼓声令人回归现实,唤醒了内心的宁静。
  6. 松声潭影绕禅房:自然的声音与景象环绕着禅房,展现了和谐的生活。
  7. 登高眺望多佳趣:登高远眺的乐趣,表达了对美景的享受。
  8. 石刻挲摩到夕阳:夕阳下的石刻,透露出历史的沧桑与诗人的深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云沧海”与“饭鼓斋钟”,形成和谐的对比。
  • 意象:使用崱屴峰、孤寺等意象,传达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拟人:松声、潭影似乎在与人对话,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崱屴峰:象征着高远与壮丽。
  • 万木黄:代表着秋天的成熟与凋零。
  • 伏虎:象征着镇守与保护,蕴含文化的厚重。
  • 斋钟与饭鼓:象征着寺庙的日常与宁静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千年伏虎”所指代的是什么? a) 寺庙的古老
    b) 保护寺庙的神兽
    c) 诗人的故乡

  2. “登高眺望多佳趣”中“佳趣”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清静的生活
    c) 旅途的劳累

答案: 1.b; 2.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加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陈肇兴的《涌泉寺 其一》则更注重对心灵归宿和故乡情怀的表达。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查询

蔬食 饭罢忽邻父来过戏作 杂感 夏日 江亭 枕上 闻蛩 筹笔驿 题舍壁 述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惟天可表 包含畿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尊贤使能 包含正的成语 歹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大笔一挥 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麋鹿闲人 髦民 豆字旁的字 垂死挣扎 飠字旁的字 铁案如山 甘字旁的字 深文巧劾 四使徒 疾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