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4:10
又逢斋宿一回思,今日多惭是昔时。
岂似春膏沾去岁,正当雨泽叹愆期。
绸缪预计谷其涌,剂酌先商政所宜。
傥得微诚通帝鉴,早施恩澍沐甘滋。
又一次在斋宿中思念往事,今天感到非常惭愧,觉得自己不如从前。
怎能像去年的春雨滋润大地,正当此时却因雨水而感叹期望未能实现。
细心安排施政,考虑农田的丰收,提前商量政治所需的措施。
如果能够微薄的诚意感动天帝,早日施恩赐甘露滋润万物。
弘历,即清代的乾隆皇帝,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喜爱诗词和书法,致力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弘历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高峰。
此诗写于斋宿之际,反映了作者对过往的反思及对未来的期许。在诗中,弘历表达了对政治、农业及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体现出他作为皇帝的责任感及对民生的关怀。
《雩祭斋居叠去岁韵》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表达了清代皇帝弘历对往昔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诗的开头,以“又逢斋宿一回思”引入,表现出作者在斋房中独处时的沉思,似乎在追忆那些过去的美好时光。紧接着“今日多惭是昔时”,流露出对自身变化与缺失的惭愧,暗示出一种对自我要求的严格。
从自然景象入手,诗中提到“岂似春膏沾去岁”,展现出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这种相较之下的失落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接下来的“绸缪预计谷其涌”,则可看作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意味着对未来的计划与准备,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最后一句“傥得微诚通帝鉴”,以微薄的诚意希望得到天帝的眷顾,表达了对民众安康的期盼。整首诗在反思与希望的交织中,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体现出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自我的反思,以及对国家、民生的责任感与关怀。诗中多次提及自然与政治的关系,显示出诗人深刻的思考与智慧。
诗中作者在斋房中思考的是哪些内容?
“岂似春膏沾去岁”中“春膏”指的是什么?
诗人希望通过“微诚通帝鉴”来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