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1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13:49
感遇
作者: 王翱 〔明代〕
忆昔趋朝着紫衣,宫花汗漫柳依稀。
寻思浦口珠何在,转觉蕉中鹿已非。
沈约空成移带瘦,陈平自得食糠肥。
世间荣落真常事,只在吾侪早见机。
回想当年我身穿紫衣,急匆匆地去朝廷,宫中的花儿开得热烈,柳树依稀地摇曳着。
思索浦口的明珠在哪里,转眼间发现蕉林中的鹿已经不再。
沈约虽然因被贬而身形消瘦,陈平却因节俭而生活富足。
世间的荣华与衰落本是常态,只在于我们能否及时把握机会。
王翱,明代诗人,字子岳,号云岫,江苏人。王翱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见长,尤其擅长咏怀和写景。
该诗创作于王翱身处官场之际,耳闻目睹了朝堂的荣华与世态的炎凉,从而引发他对人生荣枯的深刻思考。
《感遇》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忆,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和对时局变化的敏锐洞察。开篇即以“忆昔趋朝着紫衣”引入,展现了诗人曾经的荣耀与地位。随着描绘“宫花汗漫柳依稀”,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渴望和对消逝时光的感慨逐渐显露。随后转向对浦口珠的追忆,暗示着已逝的美好与失去的机会。
接下来的两句提到沈约和陈平,分别代表了因贬而瘦与因俭而富的两种人生选择,揭示了不同处境下的生活哲理。最后两句总结全诗,指出荣华和衰落是人生常态,关键在于早识机遇。这一观察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应对现实的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蕴含丰富的哲理,激励人们在面对变迁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心态,展现了王翱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整首诗探讨人生的无常与变迁,强调在荣华与衰落之间把握机遇的重要性,表现了王翱的哲理思考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王翱的《感遇》是哪一个朝代的作品?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沈约因为什么原因而消瘦?
A. 年龄增长
B. 被贬
C. 生病
D. 饮食不当
“世间荣落真常事”的意思是?
A. 荣华与衰败是常有的事情
B. 只有繁荣才是常事
C. 失落是常有的事情
D. 只有成功才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