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5:50
忽废书而嘅。与诸君一番年少,时乎难再。略记呼朋驰逐处,竹马班衣小队。是今日狂奴故态。几寸花笺名字写,料多时红照沧桑坏。思往事,总堪爱。行歌坐哭蛮天外。尽追寻别来风雨,三生如晦。何日西窗同剪烛,博得黯然相对。要如此销魂才快。便踏空青寻梦去,到万重烟水千重塞。应尚有,泪痕在。
忽然放下书本,回忆起与朋友们的年少时光,那时光难以再回。略微记得呼朋引伴的地方,骑着竹马,穿着班衣的小队。如今的我却是个疯狂的奴隶。几寸花笺上写下的名字,想来经过了很多时光,红颜已然衰老。回想往事,总令人怀念。歌唱与哭泣在遥远的天外。尽管追寻此后的风雨,三生三世如同黑暗。何时能在西窗下共剪烛光,静静对坐,黯然神伤。若要如此销魂,才会快乐。便踏空而行,去寻梦,穿越万重烟水千重关隘。想必还有泪痕留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易顺鼎,清代著名词人,生活在一个诗词繁荣的时代。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变迁,风格细腻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金缕曲 其二》创作于易顺鼎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之际,反映了清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内心矛盾。
《金缕曲 其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对往昔青春的无限怀念。诗中开篇便用“忽废书而嘅”引入,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与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接着,诗人回忆起与朋友们的欢聚时光,竹马和班衣的意象更是让人感受到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令人心生向往。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意识到曾经的快乐已然成为过去,“几寸花笺名字写”不仅是对往事的回忆,更是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诗人在此表达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与无奈,正如“料多时红照沧桑坏”所言,时光无情,红颜易逝。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尽管“尽追寻别来风雨”,但现实的孤独与失落依然让人感到无助。尤其是“何日西窗同剪烛”的期盼,透出一种对再相聚的强烈渴望,以及对亲密关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青春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具有直观的情感表达,还蕴含着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测试:
《金缕曲 其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竹马”象征什么?
“何日西窗同剪烛”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对比,二者均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美好爱情的追忆,但《金缕曲 其二》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对青春的怀念,而《长恨歌》则更多地描绘爱情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