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0:03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这首诗描绘了登慈恩寺塔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感慨与思考。高耸的塔楼直插苍穹,烈风无时不在地吹拂。若非志向远大的隐士,怎能登上这样高的地方,抛开一切忧虑?此时,我才明白象教的力量,足以追寻冥冥之中的真理。仰望天空,似乎穿过龙蛇的洞穴,才得以支撑起那幽深的枝叶。北斗七星在北方的门户上,银河的声音向西流去。羲和驭着白日,少昊在清秋中行走。秦山突然破碎,泾水和渭水再难分清。俯视大地,只有一气相通,哪里能分辨出皇城的所在?回头呼唤虞舜,苍梧的云层令人感到愁苦。可惜呀,瑶池的美酒,日暮时分在昆仑山上。黄鹄不断飞去,哀鸣声中又该投向何处?你看那随阳而去的雁群,各自都有自己的谋划。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他一生经历了唐朝的盛世和衰亡,作品涵盖了个人情感、社会现实、历史变迁等多个方面,风格多样,尤以写实见长。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时期。诗人身处战乱之中,感受到人世的苦难与无奈,借登高之际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杜甫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是一首感情深邃、意境辽阔的诗作。诗中,杜甫通过描绘高耸的塔楼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展示了他对宇宙与人生的思考。高标的塔象征着人类的追求与向往,而苍穹与烈风则代表了人生中的逆境和挑战。
诗中提到的“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杜甫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绘登塔的壮丽,更是通过这种高处的体验,反思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接下来的自然意象,如“七星在北户”、“羲和鞭白日”,表现了他对宇宙的敬畏和对自然力量的赞美。
他在诗中提到“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表现出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泾水与渭水的难以分辨,象征着在动荡的时代中,理想与现实的混淆。最后,诗人通过对虞舜的回忆和对瑶池的惋惜,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失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深邃思想和高超艺术。诗人以自然为背景,借景抒情,展现了他对人性与社会的思考,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杜甫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通过高耸的塔楼与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作为“诗圣”的思想深度与艺术成就。
杜甫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主要描绘了什么?
a) 登高的景象
b) 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c) 自然的美丽
诗中提到的“羲和”指的是?
a) 月亮
b) 太阳
c) 星星
“秦山忽破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