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0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00:14
登临洮望萧关 李昌符 〔唐代〕 渐觉风沙暗,萧关欲到时。 儿童能探火,妇女解缝旗。 川少衔鱼鹭,林多带箭麋。 暂来戎马地,不敢苦吟诗。
渐渐感觉到风沙变得昏暗,快要到达萧关的时候。 孩子们能够探查火源,妇女们懂得缝制旗帜。 河川中少有鹭鸟衔鱼,林中却多有带箭的麋鹿。 暂时来到这战马奔驰的地方,不敢过于沉溺于吟诗作乐。
作者介绍: 李昌符,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边塞生活和战争景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洮水,远望萧关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反映了边塞的艰苦生活和战争氛围,以及诗人对此的深刻感受。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风沙、儿童探火、妇女缝旗、鹭鸟少见、麋鹿带箭等景象,生动地展现了边塞的战争氛围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诗中“渐觉风沙暗”一句,既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隐喻了战争的阴霾。“儿童能探火,妇女解缝旗”则反映了边塞人民在战争中的积极参与和坚韧不拔。最后两句“暂来戎马地,不敢苦吟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之地,无法安心吟诗的沉重心情,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边塞的战争景象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萧关”是指什么? A. 古代关隘名 B. 古代城市名 C. 古代河流名 D. 古代山脉名
诗中“儿童能探火”反映了什么? A. 儿童的顽皮 B. 战争的紧迫性 C. 儿童的聪明 D. 儿童的勤劳
诗中“妇女解缝旗”象征什么? A. 妇女的勤劳 B. 全民备战 C. 妇女的聪明 D. 妇女的美丽
答案:1. A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