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再用前韵并寄孙推官四首

《再用前韵并寄孙推官四首》

时间: 2025-04-30 18:49:06

诗句

试觅图经看,宜章路几多。

彼谋宁去穴,吾备且横戈。

累土生平地,安流起丈波。

计愚无可采,敢复问云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9:06

原文展示:

试觅图经看,宜章路几多。彼谋宁去穴,吾备且横戈。累土生平地,安流起丈波。计愚无可采,敢复问云何。

白话文翻译:

尝试寻找地图来看,宜章的路有多少。他们的计划宁愿离开巢穴,我们的防备却横着长戈。堆积的土形成了平地,平静的水流却能掀起巨大的波浪。我的计策愚蠢不值得采纳,还敢再问什么呢。

注释:

  • 图经:地图或地理书籍。
  • 宜章:地名,具体位置需查证。
  • 彼谋宁去穴:对方的计划宁愿离开巢穴,指对方采取主动撤离的策略。
  • 吾备且横戈:我们的防备却横着长戈,指我方采取防御姿态。
  • 累土生平地:堆积的土形成了平地,比喻积小成大。
  • 安流起丈波:平静的水流却能掀起巨大的波浪,比喻平静中隐藏的巨大力量。
  • 计愚无可采:我的计策愚蠢不值得采纳。
  • 敢复问云何:还敢再问什么呢,表示无奈和放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次旅行或考察中,对宜章地区的路途和防备情况有所感慨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赵蕃考察或旅行途中,对宜章地区的路途和防备情况有所感慨而作。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对防备策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宜章路途的描述和对防备策略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地理环境和军事防备的深刻认识。诗中“累土生平地,安流起丈波”一句,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平静中隐藏的巨大力量,寓意深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试觅图经看,宜章路几多:尝试寻找地图来看,宜章的路有多少。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宜章地区路途的好奇和探索。
  2. 彼谋宁去穴,吾备且横戈:对方的计划宁愿离开巢穴,我们的防备却横着长戈。这句对比了对方的主动撤离和我们的防御姿态。
  3. 累土生平地,安流起丈波:堆积的土形成了平地,平静的水流却能掀起巨大的波浪。这句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积小成大和平静中隐藏的巨大力量。
  4. 计愚无可采,敢复问云何:我的计策愚蠢不值得采纳,还敢再问什么呢。这句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放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累土生平地,安流起丈波”中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积小成大和平静中隐藏的巨大力量。
  • 对比:如“彼谋宁去穴,吾备且横戈”中的对比,突出了对方的主动撤离和我们的防御姿态。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宜章路途的描述和对防备策略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地理环境和军事防备的深刻认识。诗中寓意深刻,表达了平静中隐藏的巨大力量和作者的无奈与放弃。

意象分析:

  • 图经:地图或地理书籍,代表了探索和认识。
  • 宜章路:宜章的路途,代表了地理环境和旅途的艰辛。
  • 累土生平地:堆积的土形成了平地,代表了积小成大。
  • 安流起丈波:平静的水流却能掀起巨大的波浪,代表了平静中隐藏的巨大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累土生平地,安流起丈波”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2. 诗中“彼谋宁去穴,吾备且横戈”一句表达了什么对比? A. 主动与被动 B. 进攻与防御 C. 智慧与愚蠢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地理考察诗作,如《过宜章》等。
  • 其他宋代诗人的地理考察诗作,如陆游的《入蜀记》等。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再用前韵并寄孙推官四首》与陆游的《入蜀记》在主题上相似,都涉及地理考察和旅途的感慨,但风格和表达方式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宋代地理考察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夜飞鹊 庚申中秋,和季裴 夜飞鹊 怀孤植南服 夜飞鹊·五年五月七日读邸报,哀袁慰庭 夜飞鹊·望亭雨泊,偕艺风同作,绘同舟听雨图纪之 夜飞鹊•嘉兴晓发 夜合花 竹夫人 夜合花 梦与绰垣游越秀山 夜合花 夜合花(和李浩季良牡丹) 夜合花 本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缶字旁的字 弃甲丢盔 包含椟的词语有哪些 攴字旁的字 隙末凶终 至性 风字旁的字 缵膺 糸字旁的字 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宝盖头的字 开花结实 正楷 首尾狼狈 庸中皎皎 扫地无遗 补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