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0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01:32
密树云深处,悠然小径通。
藤萝宁障日,溪谷自呼风。
得笋留僧共,探泉与客同。
枝头听好鸟,相唤绿阴中。
在密林云雾深处,悠然的小路畅通无阻。
藤萝蔓延,不让阳光直射,溪谷中自有风声呼啸。
采到竹笋,留给来访的僧人共享,
探寻泉水,也与我的朋友共同分享。
在树枝上听到鸟儿的欢唱,它们在绿荫中互相呼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虽无明显典故,然“留僧共”可引申为道义和友谊,反映出作者的高洁情操。
作者介绍: 吴文镕(约1715年-1774年),字子英,号丞石,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崇尚自然,作品多以清新典雅著称,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吴文镕隐居山林之时,反映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简单生活的追求,流露出对友人和僧人的深厚情谊。
《山居》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透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密树云深处,悠然小径通”描绘了一个静谧幽深的山林环境,仿佛让人置身于青翠欲滴的自然之中。这里的“悠然”二字,恰如其分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安宁与舒适。
接着,诗人通过“藤萝宁障日,溪谷自呼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幽静,藤萝的蔓延遮挡了阳光,溪谷的风声宛如自然的乐曲。这种自然的交融,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灵动。
“得笋留僧共,探泉与客同”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自然馈赠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乐于分享的情感,反映出一种人际间的和谐与亲密。最后一句“枝头听好鸟,相唤绿阴中”以鸟鸣作结,生动地描绘出春日山林的生机与活力,令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山居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传达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生活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A. 繁华街道
B. 幽静山林
C. 热闹集市
D. 荒凉沙漠
“得笋留僧共”中,“笋”指的是什么?
A. 竹笋
B. 香笋
C. 菜笋
D. 干笋
诗中描写的鸟儿有什么特点?
A. 唧唧喳喳
B. 相唤
C. 飞翔
D. 急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吴文镕的《山居》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王维则更强调个体的孤独与内心的宁静。两首诗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山居情怀。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