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4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4:42
众妙堂?广州何道士?
湛然无观古真人,我独观此众妙门。
夫物芸芸各归根,众中得一道乃存。
道人晨起开东轩,趺坐一醉扶桑暾。
余光照我玻璃盆,倒射窗几清而温。
欲收月魄餐日魂,我自日月谁使吞。
在静谧的众妙堂中,我独自观望这无数的妙境。万物纷繁各自归根,唯有在众中找到一条道路才能存活。道人早晨起床,打开东窗,坐在那儿像醉了一般,仿佛在享受日出的光辉。余光照在我的玻璃盆上,反射出窗前的清晰而温暖的光影。想要收集月亮的光辉,吞下太阳的灵魂,我又何必依赖日月的力量呢?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苏轼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博大的胸怀闻名于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涵盖诗、词、文、书、画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东坡体”。
此诗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于道教思想的理解及对自然的感悟。诗中表现了他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探求。
苏轼的《众妙堂》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体现了他对道教思想的深入思考。全诗以“观”字为线索,开篇即提到“湛然无观古真人”,表明诗人对古代真人的敬仰与向往,同时也引导读者思考何为“观”。在众多的事物中,诗人寻求“一道”,这表现了对真理的追求。在描绘道士晨起的画面时,诗人通过“扶桑暾”的意象,透露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气息。最后,诗人借用“月魄”和“日魂”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宇宙的思考,似乎在强调人应自我掌控,而非依赖外物。
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渗透着哲学的思考,体现了苏轼兼具理性与感性的艺术风格。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深邃而丰富,给人以启迪,令人遐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生命的本质和宇宙的真理,强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哲理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内心平静和真理的渴望。
诗人称“古真人”是指什么?
“欲收月魄餐日魂”中的“月魄”代表什么?
诗中“众中得一道乃存”的意思是?
比较《众妙堂》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苏轼更关注内心的哲理与生命的探求,而李白则强调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