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众妙堂?广州何道士?

《众妙堂?广州何道士?》

时间: 2025-08-07 18:32:02

诗句

湛然无观古真人,我独观此众妙门。

夫物芸芸各归根,众中得一道乃存。

道人晨起开东轩,趺坐一醉扶桑暾。

余光照我玻璃盆,倒射窗几清而温。

欲收月魄餐日魂,我自日月谁使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18:32:02

原文展示

众妙堂?广州何道士?
湛然无观古真人,我独观此众妙门。
夫物芸芸各归根,众中得一道乃存。
道人晨起开东轩,趺坐一醉扶桑暾。
余光照我玻璃盆,倒射窗几清而温。
欲收月魄餐日魂,我自日月谁使吞。

白话文翻译

在静谧的众妙堂中,我独自观望这无数的妙境。万物纷繁各自归根,唯有在众中找到一条道路才能存活。道人早晨起床,打开东窗,坐在那儿像醉了一般,仿佛在享受日出的光辉。余光照在我的玻璃盆上,反射出窗前的清晰而温暖的光影。想要收集月亮的光辉,吞下太阳的灵魂,我又何必依赖日月的力量呢?

注释

  • 湛然:形容宁静的样子。
  • 无观:没有观察、没有观看。
  • 古真人:指古代的修道者或高人。
  • 芸芸:形容万物繁多,纷繁复杂。
  • 道士:修道之人。
  • 扶桑:传说中的神树,象征日出。
  • 月魄:月亮的精华。
  • 日魂:太阳的灵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苏轼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博大的胸怀闻名于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涵盖诗、词、文、书、画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东坡体”。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于道教思想的理解及对自然的感悟。诗中表现了他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探求。

诗歌鉴赏

苏轼的《众妙堂》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体现了他对道教思想的深入思考。全诗以“观”字为线索,开篇即提到“湛然无观古真人”,表明诗人对古代真人的敬仰与向往,同时也引导读者思考何为“观”。在众多的事物中,诗人寻求“一道”,这表现了对真理的追求。在描绘道士晨起的画面时,诗人通过“扶桑暾”的意象,透露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气息。最后,诗人借用“月魄”和“日魂”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宇宙的思考,似乎在强调人应自我掌控,而非依赖外物。

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渗透着哲学的思考,体现了苏轼兼具理性与感性的艺术风格。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深邃而丰富,给人以启迪,令人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湛然无观古真人:诗人以“湛然”形容一种宁静和深邃,表示古代的真人没有外在的观念和表象。
  2. 我独观此众妙门:强调诗人自己独立思考,试图通过众多现象找到内在的真理。
  3. 夫物芸芸各归根:指出万物纷繁复杂,各自有其本源。
  4. 众中得一道乃存:强调在众多事物中找到一条真理的道路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
  5. 道人晨起开东轩:描绘道士清晨开启窗户,象征希望与新生。
  6. 趺坐一醉扶桑暾:道士坐在那儿,似乎沉醉于自然之美,寓意心灵的宁静。
  7. 余光照我玻璃盆:光影的描写,暗示诗人内心的感悟。
  8. 倒射窗几清而温:窗外的光线反射在盆中,温暖而清澈,暗示内心的平和。
  9. 欲收月魄餐日魂:表达诗人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存在状态。
  10. 我自日月谁使吞:强调自我掌控,不依赖外在的力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魄”、“日魂”,通过自然现象比喻人的内在精神与追求。
  • 对仗:如“晨起开东轩,趺坐一醉”,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将道士描绘得如同自然的一部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生命的本质和宇宙的真理,强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哲理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内心平静和真理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众妙门:象征着通往真理的入口。
  • 扶桑:象征着光明与新生。
  • 月魄日魂:象征着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称“古真人”是指什么?

    • A. 古代的普通人
    • B. 古代的修道者
    • C. 古代的王侯将相
  2. “欲收月魄餐日魂”中的“月魄”代表什么?

    • A. 月亮的形象
    • B. 月亮的精华
    • C. 月亮的影子
  3. 诗中“众中得一道乃存”的意思是?

    • A. 在众多事物中找到一条真理的道路
    • B. 在众多事物中寻找财宝
    • C. 在众多事物中迷失方向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众妙堂》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苏轼更关注内心的哲理与生命的探求,而李白则强调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学》

相关查询

春游 春游 春游 春游曲 春游曲 行路难 其二十七 行路难 其二 行路难 其四十 行路难 其五 行路难 其三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肾的词语有哪些 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法网 彐字旁的字 冰释理顺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工字旁的字 赏同罚异 张红燃爆 郭公夏五 爱老慈幼 齊字旁的字 骈戮 草字头的字 福为祸先 骏马 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