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戎州

《戎州》

时间: 2025-08-01 16:22:23

诗句

乱山围古郡,市易带群蛮。

庾岭春耕少,孤城夜漏闲。

往时边有警,征马去无还。

自顷方従化,年来亦款关。

颇能贪汉布,但未脱金钚。

何足争强弱,吾民尽玉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16:22:23

原文展示:

乱山围古郡,市易带群蛮。
庾岭春耕少,孤城夜漏闲。
往时边有警,征马去无还。
自顷方従化,年来亦款关。
颇能贪汉布,但未脱金钚。
何足争强弱,吾民尽玉颜。

白话文翻译:

乱山环绕着古老的郡城,市场上交易的多是外族的商品。庾岭的春耕时节,农作物的收成不多,孤独的城池在夜间显得格外宁静。往年边境时常有警报,征发的马匹却再也没有回来。最近才开始变得安定,近年来也逐渐放缓了战争的脚步。虽然可以贪图汉朝的布匹,但仍未能摆脱金戈铁马的生活。何必要争强斗狠呢?我们的百姓都如美玉般珍贵。

注释:

  • 古郡:古老的郡城,指边疆的城市。
  • 群蛮:指各个少数民族,表示市场上的多样性。
  • 庾岭:地名,指庾岭一带。
  • 孤城:形容城池的孤立和荒凉。
  • 往时边有警:指过去边境常有警报。
  • 征马:征召的战马。
  • 方従化:刚刚开始安定。
  • 款关:缓慢地通过边关。
  • 汉布:汉朝的布料。
  • 金钚:指战争和兵器。
  • 吾民尽玉颜:我们的人民都是美好的,像玉一样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情怀,也有细腻温婉的情感。苏轼的诗词作品常常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戎州》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边疆动乱与民族冲突频繁的历史背景下。诗中反映了边境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对战争的思考,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无奈的感慨。

诗歌鉴赏:

《戎州》是一首深具历史感和社会意识的诗,苏轼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边疆城市的现状,展现了他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开篇以“乱山围古郡”引入,描绘出古老城镇被山峦环绕的孤独景象,暗示着边境的险恶与不安。接着,诗人提到市场上多是外族人交易,反映出文化的交融与冲突,也暗示了外族的影响力。

在描述“庾岭春耕少”时,诗人通过描写农耕的萧条,传达出战乱带来的经济困境和民生的艰难。而“往时边有警,征马去无还”更是直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征发的战马再也不回,突显了战事的无情与对人命的漠视。

随着诗歌的推进,苏轼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无奈的感慨,“何足争强弱”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立场,战争不仅无益于国家,反而使人民受苦。他认为,珍贵的人民如玉般美好,不应被战争所撕裂。整首诗在沉重的历史背景下,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乱山围古郡:描绘了边境的险峻,暗示城镇的孤立与无助。
  2. 市易带群蛮:市场上往往是外族的商品,反映出文化的多元与复杂。
  3. 庾岭春耕少:春天的耕作不多,表现出战乱带来的经济困境。
  4. 孤城夜漏闲:孤独的城池在夜晚显得宁静而又荒凉。
  5. 往时边有警:过去常有战争的警报,显得动荡不安。
  6. 征马去无还:战马出征后再也没有回来,显示战争的残酷。
  7. 自顷方従化:最近才开始安定,反映出对和平的渴望。
  8. 年来亦款关:近几年来边境逐渐平静,战争减少。
  9. 颇能贪汉布:虽然贪图汉朝的物资,但仍未能摆脱战乱。
  10. 但未脱金钚:战争的阴影依然存在,生活仍然艰难。
  11. 何足争强弱:质疑争强斗狠的意义,强调和平的重要性。
  12. 吾民尽玉颜:赞美人民的美好,呼唤珍惜与保护。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往时边有警,征马去无还”,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人民比作“玉”,象征其珍贵与脆弱。
  • 排比:通过多个描写展现边境的艰辛与不安,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与对和平的渴望。苏轼在诗中强调了人民的珍贵,反对无谓的争斗,表现了他作为文人对社会的关注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乱山:象征险恶的环境,暗示边境的不安。
  • 古郡:代表历史与文化,反映出战争对传统的冲击。
  • 孤城:象征孤立无援的处境,强调战争带来的孤独感。
  • 征马:战争的象征,暗示残酷与无情。
  • 玉颜:象征人民的美好与珍贵,强调保护人民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戎州》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轼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庾岭”指的是哪种地理特征?

    • A. 山脉
    • B. 河流
    • C. 平原
    • D. 城市
  3. “往时边有警,征马去无还”这句反映了什么?

    • A. 边境的和平
    • B. 战争的残酷
    • C. 人民的富裕
    • D. 文化的交流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同样描绘战争与边境生活的艰辛。
  • 《静夜思》(李白):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戎州》和《出塞》:两首诗都涉及边境的战争与生活,但《戎州》更关注于人民的苦难与对和平的渴望,而《出塞》则侧重于边疆战士的豪情与壮志,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视角。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奉咏两广督府刘凝斋平龙川寇 其二 拟古 其二 拟古 其一 秦夫人砚歌为云楣赋 乘暇率僚友访澹山只阅御书清谈久之偶成以豁 倾杯·骛落霜洲 雪梅香 小镇西犯(仙吕调) 西江月(中吕宫) 看花回·玉墄金阶舞舜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田连阡陌 揍掇 伤化败俗 穴宝盖的字 春去秋来 裹角 别场花 肠慌腹热 冷门 克字旁的字 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析惕 一团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