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4:50
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
苏轼 〔宋代〕
露寒烟冷蒹葭老,天外征鸿寥唳。
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
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
乍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
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
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
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寒露时节的景象,蒹葭在寒气中显得苍老,天边的鸿雁孤独地叫唤。银河在秋天的晚空中显得格外宁静,长门的灯光微弱,传来一声初来的消息。想念潇湘,岸边远处人声寂静,水面上生长着菰米。偶然间看到那一片平坦的田野,徘徊着想要下来,却又被风惊起。应当相信衡阳那遥远的地方,有谁在遥寄锦绣的书信。万重云外,斜行的鸿雁在空中排列,自己的才华太过稀疏,只能勉强拼凑。明亮的月光洒在仙掌之上,石头城下的影子在寒水中摇曳。想到远方的征衣尚未洗涤,佳人正在轻轻拂动杵杵,不禁涌上心头的泪水盈盈而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雄浑豪放,兼具理性与感性,深受后人推崇。
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人生低谷,心中充满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苏轼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是苏轼在黄州时撰写的一首词,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词的开头描绘了寒露时节的萧瑟景象,“露寒烟冷蒹葭老”,让人感受到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脆弱。蒹葭的苍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淡淡的忧伤之中。
接着,词中提到的“天外征鸿寥唳”,传达出一种孤独感,鸿雁的叫声令人联想到远方的旅途与思念。随着描写的深入,苏轼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尤其是“应念潇湘,岸遥人静”,在此处,潇湘不仅是地理的指代,更是情感的寄托。
词的后半部分,苏轼通过“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进一步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期待。他希望能够收到来自远方的书信,这种情感的寄托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温情和人情味。
整首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苏轼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人情的深刻理解,使得这首词在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上都极具魅力。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离别的惆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展现了苏轼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美好情感的渴望。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蒹葭老”中的“老”字象征什么?
“须信衡阳万里”中的“衡阳”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