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4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41:23
如梦令 忆远
几日嫩寒轻暖。
又听雏莺学啭。
妆罢倚雕栏,
心与芭蕉同捲。
人远。人远。
况是宵长梦短。
几天来,天气在柔和的寒意与温暖之间徘徊。
又听到小黄莺在学着鸣叫。
我化好妆,倚靠在雕花的栏杆上,
我的心情和那随风摇曳的芭蕉一样。
人远,心远。
更何况夜晚漫长,而梦却短暂。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与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浦安,清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境著称,常常关注自然与人心的关系。
《如梦令 忆远》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通过小黄莺的鸣叫与自身的心境相结合,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愁苦。
《如梦令 忆远》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轻寒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首句“几日嫩寒轻暖”直接引入读者进入春天的场景,揭示了春天的多变和诗人内心的细腻感受。接下来“又听雏莺学啭”,小黄莺的鸣叫为春天增添了生气,象征着生命的重新开始,令人心生欢愉。然而,诗人在欢愉之余,却又倚靠在雕栏,心中却是对远方人的思念。这种对比恰恰反映了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时,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复杂情感。最后一句“况是宵长梦短”则点明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夜晚的漫长与梦的短暂,寓意着人们在追寻和期待中往往难以实现的愿望。整首词以清丽的语言与细腻的情感触动人心,充分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心的孤独。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对远方人的思念,传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人用细腻的情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与思念,形成了感人至深的意境。
《如梦令 忆远》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小鸟是什么?
A. 小鹦鹉
B. 小黄莺
C. 小燕子
D. 小麻雀
“宵长梦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夜晚的喜爱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梦的追求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C 2. B 3. B
将《如梦令 忆远》与李煜的《相见欢》进行比较,两首词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相见欢》更显悲伤和无奈,而浦安的《如梦令 忆远》则在思念中融入了春天的生机与温暖,形成了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