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2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22:34
独觉
作者: 苏轼 〔宋代〕
瘴雾三年恬不怪,
反畏北风生体疥。
朝来缩颈似寒鸦,
焰火生薪聊一快。
红波翻屋春风起,
先生默坐春风里。
浮空眼缬散云霞,
无数心花发桃李。
悠然独觉午窗明,
欲觉犹闻醉鼾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瘴气弥漫的地方生活了三年却并不觉得困扰,反而对北风带来的病痛感到恐惧。今晨的我像寒鸦一样缩起脖子,想借助火焰的光亮来稍微舒缓一下。春风吹起,红波翻滚,老师在春风中静静坐着。天空中的云霞如同眼帘般散开,无数心花如桃李般盛开。悠然自得地在午后的窗明中醒来,想要再次觉醒却只听到醉梦中的鼾声。回首往昔那段凄凉的时光,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其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独觉》创作于苏轼流亡期间,反映了他在逆境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独觉》不仅是苏轼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也是他在艰难岁月中的自我安慰和释怀。诗中开头以“瘴雾三年恬不怪”引入,表明作者虽身处困境却能保持内心的平和。接着,苏轼以北风和寒鸦的意象,描绘出早晨的寒冷,显示了他生活中难以避免的苦楚。
“焰火生薪聊一快”一句,展现了他在艰难环境中寻求片刻安慰的心态。而“红波翻屋春风起”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诗中对自然的描写细腻生动,使人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和生命的复苏。
随着诗意的深入,苏轼逐渐进入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悠然独觉午窗明”,他在午后的阳光中感受到一种清新的觉醒,尽管身边的醉鼾声提醒着他现实的无奈,但他依然选择乐观面对。
最后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则以一种哲学的思考,表达了他对过往困境的淡然态度,仿佛在告诉读者,无论风雨还是晴天,生活的本质在于心境的选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在逆境中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独觉》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北风”象征什么?
A. 温暖
B. 病痛
C. 富饶
D. 快乐
“悠然独觉午窗明”中的“悠然”意指什么?
A. 忧伤
B. 忙碌
C. 宁静
D. 激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苏轼的《独觉》更加强调对现实环境的思考和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境遇与内心世界。
以上是对《独觉》的全面解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