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4:51
一霎滂沱一霎晴,檐间点滴尚残声。
水将树影乱揉碎,月与日光相对明。
试数六宵还五雨,坐令夏热作秋清。
儿曹小住休归去,更听风蝉子细鸣。
一会儿大雨滂沱,一会儿却又晴空万里,屋檐下的水滴声仍在耳边回荡。水面上,树影被乱揉成一团,明月与阳光互相辉映。试着数一数,过去六天里下了五场雨,坐在这里,夏天的热气竟也显得清凉如秋。孩子们小住别急着回去,还是静静地听听风中蝉鸣的细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的典故,但“风蝉”常常与夏日、宁静的乡村生活相联系,传达出悠闲、自然的氛围。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田园风光和自然景物。他在诗歌中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雨后晴天的午后写成,诗人带着孩子们登上多稼亭,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儿童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
《暮雨既霁将儿辈登多稼亭》是一首描绘雨后景色的诗,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孩子们的关爱。诗的开头“一霎滂沱一霎晴”,展现了天气的瞬息万变,雨水与阳光的交替,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幻无常。接着,屋檐下的水滴声犹在耳边,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
“水将树影乱揉碎”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雨后水面荡漾的情景,树影与水波交错,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而“月与日光相对明”,则暗示了诗人对自然光影变化的敏锐观察,日月同辉,象征着和谐与美好。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数雨量来调侃盛夏的炎热,“夏热作秋清”,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深刻感悟,也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从容态度。最后一句“儿曹小住休归去,更听风蝉子细鸣”,更是流露出诗人对儿童无忧生活的珍视与向往,展现了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生活画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孩子们的关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描写雨后景色,展现了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体现了对自然与童年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天气变化是什么样的?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声音是什么?
诗人对孩子们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