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4:05
客到炎陬喜暂凉,江吹虚阁雨侵廊。
回看野寺山溪隔,卧觉晨炊稻饭香。
荔饷深红陋樱枣,桂醅淳白比琳琅。
思移峤北应非晚,未省南迁日月长。
客人来到炎热的地方,感到一丝凉意,江风吹入空旷的阁楼,雨水浸润着走廊。
回头望去,远处的山间有寺庙和溪流相隔,躺着醒来时,闻到晨炊的稻饭香气。
荔枝鲜红,樱桃和枣子虽小却美味,桂酒清香甘甜,犹如琳琅满目。
思绪回到北边的山峦,应该不会太晚,没想到南迁的日子总是漫长。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之弟。他与兄长并称,文风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江雨连绵的季节,苏辙在炎热的夏日中得到一丝凉意,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和生活的乐趣,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
苏辙的《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以清新自然的景象入诗,描绘了在江边小阁楼中感受连绵阴雨后的宁静与凉爽。诗的前两句通过“炎陬”和“江吹”,表现出炎热与凉爽的对比,展现出诗人的细腻感知。接着,诗人回忆起野外的寺庙和山溪,暗示自然的静谧与和谐。接下来,诗人通过对荔枝、樱枣和桂醅的描写,展现出丰收和美味,表达了生活的幸福感。最后一句“思移峤北应非晚,未省南迁日月长”则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生活哲学:时光虽长,但心中所念的地方始终是温暖的。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炎陬”指的是:
A. 寒冷的地方
B. 炎热的地方
C. 湿润的地方
“桂醅淳白比琳琅”中“琳琅”意指:
A. 美丽的事物
B. 香甜的食物
C. 清新的空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赤壁赋》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加强调对历史的感慨与哲理思考,而苏辙则偏重于生活的细节和个人的情感。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却共同展现了宋代诗人的独特视角与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