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8:32
我迁海康郡,犹在寰海中。
送君渡海南,风帆若张弓。
笑揖彼岸人,回首平生空。
平生定何有,此去未可穷。
惜无好勇夫,从此乘桴翁。
幽子疑龙虾,牙须竟谁雄。
闭门亦勿见,一嗅同香风。
晨朝饱粥饭,洗钵随僧钟。
有问何时归,兹焉若将终。
居家出家人,岂复怀儿童。
老聃真吾师,出入初犹龙。
笼樊顾甚密,俯首姑尔容。
众人指我笑,缰锁无此工。
一瞬千佛土,相期兜率宫。
我迁居到海康郡,仍然在广阔的海中。
送你渡过海南,风帆如同张开的弓。
我笑着向彼岸的人致意,回首往事却感到空虚。
人生到底有什么呢,这次离去并不能穷尽。
可惜没有英勇之士,从此乘舟而行。
幽静的人怀疑龙虾,谁的须更显雄壮。
闭门也不想见人,嗅到的只是同样的香风。
早晨吃饱了粥饭,洗碗时随僧的钟声。
有人问我何时归来,此时似乎快要结束。
居家与出家的人,怎能再怀念孩子?
老聃真是我的老师,出入之间仍然像龙。
笼子看得非常紧密,低头却依然容忍。
众人指着我嘲笑,锁链上没有这样的工夫。
一瞬间千佛的土地,期盼在兜率宫。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文学家,苏洵之子,苏轼之弟。苏辙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尤其擅长以小见大,表现人生的哲学思考。
这首诗作于苏辙迁居海康郡之际,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与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朋友的送别之情,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感悟,反映出他对人生无常的认知及对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多层次地表达了苏辙对人生、友谊和哲学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迁居的场景,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环境的感慨。接下来,诗人通过送别友人,表现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风帆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也暗示了人生的旅途,充满了期待与不安。
诗中“平生定何有,此去未可穷”一句,深刻地反映出一种对人生意义的迷茫与追寻,仿佛在问:活过的每一天究竟留下了什么?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味道。
最后几句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束缚的反思,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态。通过对老子的引用,诗人将自己的哲学思想与道家思想结合,展现了他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我迁海康郡,犹在寰海中。
表达了迁居海康的情况,仿佛仍然在广大海洋之中,暗示了对自由的渴望。
送君渡海南,风帆若张弓。
送别友人,描绘了船帆的景象,象征着人生的旅途。
笑揖彼岸人,回首平生空。
与彼岸的人打招呼,回首往事却感到空虚,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平生定何有,此去未可穷。
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似乎在问:活过的每一天究竟留下了什么?
惜无好勇夫,从此乘桴翁。
可惜没有英勇之士,自己只能乘木筏,暗示对平庸的无奈。
幽子疑龙虾,牙须竟谁雄。
诗人通过海底生物对比,表达对强者与弱者的思考。
闭门亦勿见,一嗅同香风。
隐居生活的自我反省,闭门不见人,嗅到的只是相同的香气。
晨朝饱粥饭,洗钵随僧钟。
描绘了清晨的生活场景,反映出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态度。
有问何时归,兹焉若将终。
表达对归来的迷茫,似乎一切都在接近结束。
居家出家人,岂复怀儿童。
对于生活状态的反思,出家与居家的对比,强调对儿时的怀念已经消失。
老聃真吾师,出入初犹龙。
老子是自己的老师,出入自如如龙,表达对道家哲学的认同。
笼樊顾甚密,俯首姑尔容。
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笼子里的人生难以变动。
众人指我笑,缰锁无此工。
诗人感到他人在嘲笑自己,象征对自由的渴望被束缚。
一瞬千佛土,相期兜率宫。
结尾引入宗教意象,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迁居、送别、人生思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诗中的哲理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心态,反映了苏辙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苏辙的《次韵子瞻过海》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诗中“风帆若张弓”是用来比喻什么?
“老聃真吾师”中老聃象征着什么?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都在探索生命的意义与理想的追求,但风格与表现手法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