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4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44:47
升山游罢到贤沙,
松桧阴中一境赊。
自愧簪缨趋仕路,
翻怜泉石属僧家。
寻穷越国真仙迹,
见尽闽封好物华。
幸接凭熊拥千骑,
红旌归去照残霞。
游览完山后,我来到贤沙,
在松柏的阴影中,景色显得悠远。
我为自己身处官场而感到羞愧,
反而怜惜那泉水和石头属于僧人。
我寻访越国的真正仙踪,
看尽闽地的美好物华。
幸运的是我接待了熊的迎接,
红色的旗帜回程时映照着残霞。
《飞来山》是一首表现安稹对隐逸生活向往的诗。诗中,作者在游览完飞来山之后,感受到自然的幽静与安宁,心中不免生出对官场的反思。开篇的“升山游罢”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游览的场景,紧接着通过“松桧阴中一境赊”,展现了山中自然的美好与惬意。在此背景下,作者自愧于繁华的仕途生活,反而怜惜那些泉水与岩石,作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象征。
诗中对“越国真仙迹”的追寻,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向往,而“见尽闽封好物华”则体现了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最后,作者以“红旌归去照残霞”作为结尾,象征着他对归途的期待与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情感,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思考,体现了一种超然的情怀。
重要意象: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的主题,表现出作者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贤沙”指的是什么地方?
作者在诗中对官场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飞来山》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安稹更多地表现出对官场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隐逸世界,两者在表现形式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