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5:27
题垂云亭
作者: 沈辽 〔宋代〕
老师有意出人间,便学垂云也未闲。
带雨有时归北岭,随风依旧过南山。
全诗翻译:
老师有意想要超脱世俗,因此学习像垂云那样悠闲自在。时常带着雨水归向北岭,随着风依然飘荡过南山。
“垂云”可联想到古代隐士生活,隐士常常追求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类似于道教中对“无为”的推崇。诗中提到的北岭和南山则代表着不同的环境和人生选择。
沈辽,宋代诗人,活跃于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表现清新脱俗的风格,常常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此诗可能是在沈辽经历了一段寻求内心宁静的时期后所作,表达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思考。
这首《题垂云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首句“老师有意出人间”直接表明了诗人对超脱的渴望,似乎在暗示一种追求更高境界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便学垂云也未闲”则巧妙地将超脱与闲适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在描绘自然时,诗人用“带雨有时归北岭,随风依旧过南山”两句,展现了自然界的流动性和变化,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北岭和南山的对比,既是地理上的差异,也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选择和道路。诗人在此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出自己的心境,展现出一种对自由和随性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理想和情感。通过自然的意象,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精神上的超脱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超越。
诗中“老师”指代什么?
“带雨有时归北岭”中,雨象征什么?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与王维的《山中问答》相比,沈辽的《题垂云亭》更加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沈辽的诗更加注重内心的超脱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