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0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03:03
《答李滁州见寄》
作者:独孤及 〔唐代〕
相逢遽叹别离牵,
三见江皋蕙草鲜。
白发俱生欢未再,
沧洲独往意何坚。
愁看郡内花将歇,
忍过山中月屡圆。
终日望君休汝骑,
愧无堪报起予篇。
在匆匆的相遇中,感叹离别的牵挂,
三次在江边见到鲜艳的蕙草。
白发已生,却未再相欢,
我独自往沧洲,心意何其坚定。
愁苦地看着郡内的花儿快要凋谢,
忍耐着在山中月亮屡次圆满。
整日望着你,愿你不要骑马远去,
感到愧疚,无以报答你送来的诗篇。
作者介绍:独孤及,唐代诗人,擅长写诗,作品多表现离别、思念等情感,风格清新而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独孤及与李滁州分别之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结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友情的重视及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答李滁州见寄》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友人间的情谊与离别的惆怅。诗人在开头以“相逢遽叹别离牵”引入主题,立刻让读者感受到离别带来的痛苦与不舍。接着,通过描绘江边的蕙草,传达出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白发的出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年华的无情,诗人对再相聚的渴望与无奈在此刻愈加深刻。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愁看郡内花将歇”表达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忧愁,而“忍过山中月屡圆”则暗示着尽管月亮会圆,但离别的心情依然难以释怀。最后一句“愧无堪报起予篇”更是流露出对友人寄诗的感激与自愧,显示出真挚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唐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蕙草”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友情
C. 时间
答案:B
诗人对时光的态度是?
A. 愉快
B. 无奈
C. 忽视
答案:B
“愧无堪报起予篇”中,诗人感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愤怒
B. 愧疚
C. 幸福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